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君子之学,不为①则已②,为则必③要其成,故常百倍其功④。
【注释】①为:做。②则已:就罢了。③必:一定。④功:功夫。
【释义】君子从事治学,不做便罢了,做就一定要干成,因此常常下百倍的功夫以促其成。
【点评】没有吃大苦的精神,便不能取得学术上的成就。
参考文献
朱熹四书集注·中庸二十章注
-
逢侠者 燕赵悲歌士,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前路日将斜。 【作者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
病来知少客,谁可以为娱。日晏开门未?秋寒有酒无?自宜相慰问,何必待招呼。小疾无妨饮,还须挈一壶。
-
江奎 灵种传闻出越裳,何人提挈上蛮航。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间第一香。 这一首盛赞茉莉的小诗。首句先言茉莉的产地。越裳:古国名,故地在今越南南部。首句中诗人以“灵种”赞誉茉莉身世不凡,不同俗花野草。
-
近人陈衍说:“九日登高,不作感慨语,似只有此诗。”(《宋诗精华录》)评价得很好。 诗的首联破题。起句点明节令,音调高扬。绚丽的物华,宜人的秋色,令诗人为之神驰。一个“重”字流露出诗人流连光景之意,领起全诗。同样写秋晨,则“云物凄清拂
-
作者: 张毅蓉 【本书体例】
-
《 滁州西涧 》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解】 西涧在滁州城西,俗名上马河。此处景物天成,野趣盎然。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
-
莫辞酒,此会固难同。请看女工机上帛,半作军人旗上红。莫辞酒,谁为君王之爪牙?春雷三月不作响,战士岂得来还家。
-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① 。为楚怀王左徒 ②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③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④ ,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
-
“草长莺飞二月天”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