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之所向,虽金石莫隔。|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意①之所向,虽金石②莫隔③。
【注释】①意:意志。②金石:比喻坚固的障碍物。③隔:阻隔。
【释义】坚强的意志再坚固的障碍物也不能阻挡。
【点评】意志说到底就是一种精神,而精神力量是无法估量的。
参考文献
苏轼葆光法师真赞
-
人于吃饭穿衣,不曾说我当然不得不然,至于五常百行,却说是当然不得不然,又竟不能然。
【名句】人于吃饭穿衣,不曾说我当然不得不然,至于五常百行,却说是当然不得不然,又竟不能然。 【译文】人对于吃饭穿衣,从来不说我当然不得不这样做,但对于仁义礼智信这五常和自己的各种行为,却说当然不能不这
-
青松行尽到山门,乱峰深处开方丈。已能宴坐老山中,何用声名传海上。
-
柳宗元:桂州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鹜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
-
汉昭帝赐燕刺王旦玺书 昔高皇帝王天下,建立子弟以藩屏社稷。先日诸吕阴谋大逆,刘氏
-
这是一首宫怨作品。此诗短短二十字,展示了一个深帷中寂寞的宫人的内心世界:她整日里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小苑莺歌歇,长门蝶舞多”,她听不到枝头莺歌,只看见蝴蝶纷飞,这里用一个“歇”字,暗示出春光无情,即将远逝,又以一“多”字
-
此诗前二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待鸡啼声的不同表现,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作对照,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年轻人听到鸡鸣声才上床入睡,老年人听到鸡啼声已起身了。这里,诗人以“少”和“老”的大跨度时间以及“闻鸡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登高》是李白的名篇,其中有一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给人带来了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上一句是“欲与天公试比高”,是诗人表达自己登高的决心与豪情。下一句是“更忆山中宴,应忘言、千古功。”是诗人回忆曾经在山中宴会中享乐的景象,同时表达了忘掉他的辉煌功绩,只想安享山景的意愿。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看到李白豪情万丈的气质,以及对美景的追求与享受。在翻译时要保证语句通顺而又忠实于原诗的意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天净沙秋是古诗词吗,内容包括天净沙秋是唐诗还是宋词还是元曲还是四言古诗还是外国诗还是现代诗,《天净沙·秋.》是唐诗吗,天净沙·秋是诗还是词。纠正:《天净沙·秋》是一首写景散曲,不是古诗。2、《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
-
石城乐 【原诗】:闻欢远行去,相送方山亭(1
-
月从海底来,行上天东南。正当天中时,下照千丈潭。潭心无风不动,倒影射入紫石岩。月光水洁石莹净,感此阴魄来中潜。自从月入此石中,天有两曜分为三。清光万古不磨灭,天地至宝难藏缄。天公呼雷公,夜持巨斧隳崭岩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