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公而行之以恕,至仁而照之以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至①公而行之以恕②,至仁而照之以明③。
【注释】①至:极。②恕:体谅。③明:明察。
【释义】最公正的人往往能体谅别人,最仁义的人处事则十分明察。
【点评】私欲极重的人恰恰不能体谅别人。
参考文献
苏轼谢宣谕札子
-
踏莎行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昔我从元后,整驾至南乡。过彼丰沛都,与君共翱翔。四节相推斥,季冬风且凉。众宾会广坐,明灯熺炎光。清歌制妙声,万舞在中堂。金罍含甘醴,羽觞行无方。长夜忘归来,聊且为大康。四牡向路驰,欢悦诚未央。 余婴沉
-
【4611】看中国(马国川著,中信出版社,32万字,2015年11月第1版,58元)△4篇:①中国与世界秩序;②建言中国改革;③历史终结了吗?④新
-
这是一套万寿邮票,也是中国最早的纪念邮票。全套9枚,6小3大,色彩纷呈。从颜色看,有红色、棕色、宝石绿、暗绿色、明黄色、铬黄色、橘黄
-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子知之乎?夫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
-
传奇小说集。一卷。唐袁郊撰。据《直斋书录解题》称作者“咸通戊子自序,以其春雨泽应,故有甘泽成谣之语,以名其书”,可知此书成于唐咸通九年(868年)。 袁郊,字子乾,生卒年不详。蔡州朗山(今河南确山北)
-
此语原为“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意思是希望身居尊位的君子的心思能像地位卑下的臣子吃饱肚腹一样知足,也就是说在知足这一点上,君子尚不及小人。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春秋时期,魏舒掌握了晋国大
-
那是在一百年前的某一天,在蒙古高原人烟渺渺的荒原上,阳光一如往常,一位年轻的牧羊女缓缓走过,她在不经意间看见砂土中有一块湛蓝的蒙古
-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
-
世承清白遗,躬服古人言。从官俱守道,归来共闭门。驱车何处去,暮雪满平原。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