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义能徙,视死如归。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什么意思|大意|
【名句】闻义能徙①,视死如归。万事有不平,尔①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②,衔木③到终古④。
【注释】①徙:本指迁移,这里指追求。
【释义】听到仁义能够主动追求,并且不畏惧死亡。
【点评】能够主动追求真理,这本身就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注释】①尔:指精卫鸟。据山海经·北山经载:炎帝的小女女娃溺东海而死,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沉于东海,立誓要将东海填平。②一寸身:指精卫鸟。③衔木:衔草木。④终古:永远。
【释义】世间万事多有不平,你何必白白地自找苦吃,经常把这一寸长的身子,衔着木石飞来飞永不停息。
【点评】作者以此自喻愿为国舍身至死不渝。
参考文献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回顾炎武精卫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手机里不再保存那些或好玩或动情的信息。总是习惯在夜晚入睡前,静静地翻看收件箱和发件箱,看一条删一条,有种狠
-
俞樾:九溪十八涧 俞樾凡至杭州者,无不知游西湖。然城中来游者,出涌金门,日加午矣。至三潭印月、湖心亭小坐,再至岳王坟、林处士祠,略
-
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赵子寄书来,水调有余声。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回头坐上人,聚散如流萍。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天公自著
-
苏轼 壬戌之秋 (1) ,七月既望 (2) ,苏子 (3) 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 (4) ,诵明月之诗 (5) ,歌窈窕之章 (6) 。少焉 (7)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
-
亦称神娼,指为神服役而供神的代表者淫乐的妇女。此俗主要流行于古代近东地区。又称神娼。在近东叙利亚、迦南等许多地方,普通有身份的女人常到寺院去与祭司或偶然相遇的陌生人性交。另一方面,那些女祭司本身也是专
-
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
-
俞安期《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凌风台》写景抒情诗词赏析
刘仙巖十咏爲张质卿赋(并序):凌风台刘仙巖(1),仙人刘仲远所居。抵山之半,入户旋返而上登者,爲升真洞,仲远鍊真沖举(2),咸在兹焉。左
-
书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圣人以为自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书有以加乎其言,言有以加乎其心,圣人以为自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是《诗经》中的一篇楚辞,描述了齐桓公伐楚时与楚王屈完达成和解并建立联盟的情景。该篇诗以温和的语调表达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恐惧,以及和平与友谊的重要性。通篇语句通顺,意境深远,是古代文化中的珍贵遗产。
-
【名句】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 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吾子》。屈原的骚赋辞采富丽而合乎法则,宋玉、枚乘的赋词藻华丽而铺张过分。这是扬雄对楚辞汉赋的评论。
-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
- 干请伤直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纵死犹闻侠骨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正志先立,则邪说不能移,异端不能惑。|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
- 《志立则学思从之,故才日益而聪明盛,成乎富有;志之笃,则气从其志,以不倦而日新.》什么
- 我是一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