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放言·赠君一法决狐疑
【原文】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1]。
试玉要烧三日满[2],辨材须待七年期[3]。
周公恐惧流言日[4],王莽谦恭未篡时[5]。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
[1]钻龟:古代在龟壳上钻灼,以裂痕占卜吉凶。祝蓍:古代占卜的一种方法,取蓍草的茎以卜吉凶。
[2]作者自注:“真玉烧三日不热。”淮南子·俶真训说,钟山之玉用炉炭烧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
[3]作者自注:“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张守节“正义”说:“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
[4]周公:指周武王之弟周公旦。武王之子周成王继位时,因年幼由叔父周公旦摄政。周公在辅佐成王时,一些人曾经怀疑他有篡权的野心,使他心怀恐惧,就避于东。后来成王发现流言是假的,便迎接周公回来。
[5]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侄。他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为了收揽人心,常表现出谦恭退让的姿态,迷惑了一些人。后来终于篡汉自立,改国号为“新”。
【作者】
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篇。
【赏析】
这是一首哲理诗。
元和五年(810年),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在江陵期间,元稹写了五首放言诗,表露自己的心情。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贬官途中,感慨万千,写了五首放言诗唱和元诗。这首诗是其三。
诗的一开头说要告诉朋友元稹一个决狐疑的方法,至于它是什么,却不直说,使诗歌有曲折、有波澜,为读者留下悬念。第二联以两个比喻句委婉地说明,要知道事物的真伪优劣,需要假以时日。后四句从反面阐述同样的道理:如果过早地下结论,就容易为一时表面现象所蒙蔽,不辨真伪。诗人希望朋友元稹多加保重,等待“试玉”、“辨材”期满,朝廷和世人自然会辨清真伪善恶。这是劝喻朋友,也是作者曲折地对自身遭受诬陷的辩白。
这首诗以具体的事例作为论据,借用比喻和历史故事,寓哲理思考于形象叙述之中,说明了辨别人才好坏的方法。以具体事例表现普遍规律,小中见大。在表现手法上,虽以议论为诗,但却纡回委婉,富有情味。全诗以具体形象的事例,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一个抽象而带有普遍性的道理,哲理深刻,耐人寻味。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从汉“柏梁体”开始,叹收六朝声律对仗,七言诗逐渐赶上五言诗;并从初唐开始分流,为新兴近体律绝,和乐府歌行。“初唐四杰”对七言古诗也作出巨大贡献。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与《行路难》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
观永乐公主入蕃孙逖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孙逖(696—761),潞州涉县(今山西涉县)人,少年时曾住河南巩县
-
《学海道茫未有涯,何来捷经指褒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勤学类名言赏析《学海道茫未有涯,何来捷经指褒斜。》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高原上壮观的文学树林——宁夏文学创作管窥◎蔡家园宁夏文学是黄土高原上一个独特的存在,新时期以来由“一棵树”(张贤亮)发展到“三棵树
-
天骥德力备,马外龙麟中。皇天不遗言,兀与图画同。驽骀饱官粟,未受一洗空。十驾均一至,何事籋云风。
-
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老衍清篇墨未枯,小冯新作语尤殊。呼儿净洗涵星砚,为子赓歌堕月湖。闻道牂江空抱珥,年来合浦自还珠。请君多酿莲花酒,准拟王乔下履凫。?南诏有西珥河,即古牂牁江也,河形如月抱珥,故名之西珥云。?
-
张炎词宗师姜夔,崇尚清空骚雅,袁易以其隐逸生活中对春情的感触入词,确实颇得“清空”之三昧,登堂而近于入室了。
-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论语·里仁》,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