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春怨·刘方平》原文与赏析
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题目中的“代”,犹“拟”的意思。这是拟旧题之作,故曰“代春怨”。这首诗就不是一般的少女伤春之作,而是少妇怀人之诗。
“朝日”,点明清晨。这时就“啼”,可见她思夫情切,通宵转辗,天将晓听到“残莺”相伴而啼,怨苦之情已现。打开帘子,“只见草萋萋”。春草芊芊,春意融融,可是不见征人踪影。起始两句,写闺中妇女一心系念着远戍在外的丈夫,写其朝日即啼,不再述说她的夜思梦想,省却许多笔墨。写其开帘见草,不言无心梳妆,又见行文简洁。莺啼和“妾啼”相互应和,写动景,由声显情;草萋萋,既寓“王孙不归,芳草萋萋”之意,又敷出了伤心碧色,写静景,由色明意。如果说这前两句还比较平直,那“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便极尽烘托之能事。“东风”与柳条“向西”相合,此正象征着妇人的心,千万思绪尽向着西方。唐时征戍多在西陲,西方正是她丈夫服役之所在。
黄叔灿说这首诗,“上二句写春怨尚浅。‘庭前’二句,想见离魂倩女,玉立亭亭,于此可悟诗家离脱入神之笔,画家白描烘染之法矣。”(唐诗笺注)确道出了此诗写作上的精妙之处。如果不以柳条向西,而写自己西望,则诗味顿失,这就比前首的春怨更觉空灵蕴藉。
-
名言: 釜鼓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故先王不满也。 注释: 釜(fu斧) 鼓: 古代量器名。概: 古时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引申为刮平、削平。 句意: 釜鼓太满, 人们就把它刮平; 人太自满, 老
-
这首词咏柳。作者因古来就有折柳送别的习俗,遂将柳拟人化,借柳以咏离情。上片写驿道旁、长亭边的柳。这是人们祖道饯别之地,这里的柳年年岁岁为人送行,年年岁岁迎送春天,成了离情别绪的象征物。下片转写西湖烟柳。这里的柳也年年迎送春天,时时注目于
-
(解题) 本篇以篇首句的首二字为题,主要在记述河伯与海若的对话,讲述大道之理。篇幅较长,为了阅读方便,分段处理。 主旨在从时间、空间的局限说开去,引出相对主义的理论,贯彻其返真离俗的主张。 原 文 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高中生必背古诗词14篇,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语文的重要古诗词,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高中语文14篇必背古诗文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
-
盖诗有六义焉〔1〕,其二曰赋。扬雄曰:“诗人之赋丽以则〔2〕。”班固曰:“赋者,古诗
-
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铓。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作品赏析原题:文与可有诗见寄云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次韵答之
-
毛文锡擅写闺情,词语艳丽,这首词是一首艺术性较高的闺思之作。 闺中少妇,思念远别的亲人,通宵不寐,直待天明。以其爱之甚切,故恨之亦切;以其思之甚深,故怨之亦深。这一怀思绪,主要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来烘托和表现。 词中的景物,不仅是
-
《人无志,非人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三国魏·嵇康 《家戒》,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明·徐宏祖 十一日风翳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面东而上,土冈浅阜,无攀跻 ② 劳。 一里转北,山皆煤炭,不深凿即可得。又一里,则土石皆赤。有虬松离立道旁 ③ ,亭曰望仙。又三里,则崖石渐起,松影筛阴
-
太公曰:“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武韬·发启》) 【译文】 太公说:“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