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谢朓
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
炎灵遗剑玺,当涂骇龙战。
圣期阙中壤,霸功兴宇县。
鹊起登吴台,凤翔陵楚甸。
襟带穷岩险,帷帟尽谋选。
北拒溺骖镳,西龛收组练。
江海既无波,俯仰流英眄。
裘冕类禋郊,卜揆崇离殿。
钓台临讲阅,樊山开广宴。
文物共葳蕤,声明且葱倩。
三光厌分景,书轨欲同荐。
参差世祀忽,寂寞市朝变。
舞馆识余基,歌梁想遗转。
故林衰木平,荒池秋草遍。
雄图怅若兹,茂宰深遐睠。
幽客滞江皋,从赏乖缨弁。
清卮阻献酬,良书限闻见。
幸藉芳音多,承风采余绚。
于役倘有期,鄂渚同游衍。
作者简介谢朓(464—499年),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世称小谢,以别于大谢谢灵运。初任竟陵王萧子良、随王萧子隆属下参军、功曹、文学等职,以文采见赏,为“竟陵八友”之一。明帝时为中书郎,出任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迁南海太守、尚书礼部郎。后被人构陷,下狱死。其诗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有谢宣城集。
题解伏武昌指伏曼容,作者的友人之一,在梁朝曾任武昌太守。此诗中的孙权故城即指鄂城,当时号武昌。九州记:“鄂,今武昌也。孙权以魏黄初元年自公安徙此,改曰武昌县。……至黄龙元年,权迁都建业。”伏曼容任武昌太守时有登孙权故城之作,谢朓闻而遥和。时在南朝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
简析该诗前面述古,称述孙吴北抗曹魏、西胜刘蜀的武功,声教文明的业绩及欲图中原的志向。继而述今,描写孙权故城的荒凉破败。古今相对,其中包含诗人对世代演变之快的感慨和对国家统一的良好愿望。历来评论谢朓者多赞其五言小诗清词丽句,美景隽秀,然此诗扫视古今,情志高远,时空互转,铺排开张,全篇三十六句一韵到底,足见诗人的气骨与才力非仅限于清丽隽秀一格。
-
太守拥朱轮,东郊物候新。莺声随坐啸,柳色唤行春。谷口云迎马,溪边水照人。郡中叨佐理,何幸接芳尘。
-
【名句】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 语出宋代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言语反反复复、变化不定,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暮改,人们就难以适从。说明治政者发号施令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否则就会让人们无所适从
-
二十登汉朝,英声迈今古。适从东方来,又欲谒明主。犹酣新丰酒,尚带灞陵雨。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宁知白日晚,暂向花间语。忽闻长乐钟,走马东西去。
-
两翁留滞各皤然,人笑迂疏老更坚。共把鹅儿?一作鸱夷?一樽酒,相逢卵色五湖天。江边遗爱啼斑白,海上先声入管弦。早晚渊明赋归去,浩歌长笑老斜川。
-
张说《过蜀道山》唐山水诗鉴赏 张说 我行春三月,山中百花开。 披林入峭蒨,攀磴陟崔嵬。 白云半峰起,清江出峡来。 谁知高深意,缅邈心幽哉。 武则天天授二年(691)至万岁天册元年(695)间,张说曾两
-
别君二十载,坐失两鬓青。吾道虽艰难,斯文终典型。屡作退飞鹢,羞看干死萤。一落戎马间,五见霜叶零。夜谈空说剑,春梦犹横经。新科复旧贯,童子方乞灵。须烦凌云手,去作入蜀星。苍苔高朕室,古柏文翁庭。初闻编简
-
迟顿首陈将军足下〔2〕:无恙〔3〕,幸甚,幸甚。将军勇冠三军〔4〕,才为出世〔5〕,弃
-
今年八月三十一日《申报》的《自由谈》里,又看见了署名“寄萍”的《杨缦华女士游欧杂感》,其中的一段,我觉得很有趣,就照抄在下面: “……有一天我们到比利时一个乡村里去。许多女人争着来看我的脚。我伸起脚来
-
倘要下起定义,散步是在熙熙攘攘生活的边缘处或空白处自我放逐一回。直白地说,散步好似自己给自己放风。自以为,此解甚妙。喜欢散步的人常
-
杜甫的诗《江南逢李龟年》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品赏析 这首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