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萚兮》情诗三百首赏析
萚兮
作者: 周永才 【本书体例】
【原文】:
萚兮(1)、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2)!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3)!叔兮、伯兮,倡予要女(4)!
【鉴赏】:
对本诗内容有种种不同解释,大要有三:一说讽刺郑昭公“君弱臣强,不倡而和”;二说淫女之词;三说诗歌主人公从秋风落叶中领会到时光易逝,更加珍惜青春年华,要尽情享受那转眼即逝的人生乐趣。对上述三种解释,我都不敢苟同。
诗经作品写作年代无法确指,作者姓名未见详实,品评中虽可作些考证,但最根本的还须着眼于作品自身的内容分析。本诗两章迭唱,内容相同。从其起兴方式以及通篇表达的欢快、轻松的情绪看,可否将这首诗看作是欢庆丰收的歌呢?诗歌以风吹萚叶起兴,分明告诉读者那是一个仲秋季节。仲秋,树叶开始枯黄,待风而落;仲秋,也是五谷登场的收禾季节。这个季节,景物并不萧索,到处都堆放着成熟的谷物和瓜果。此时此刻,辛苦一年的青年男女又怎么能不欢歌狂舞呢?一时兴致,信手作歌:“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歌诗大意是:叶儿落了,叶儿落了!风吹树叶空中飘。小弟弟啊,大哥哥啊,我唱你和好热闹。语言简洁朴实,直如口语,未见讽刺之词,不闻淫哇之声,也听不到时光易逝之叹,整首诗的基调是健康的、乐观的,情绪是轻松的、欢快的。“萚兮,萚兮!”如此起兴,点明了歌舞的季节、场景、环境。开始发枯的树叶在秋风中飘落,诗人由此而联想到歌舞的姿态:“风其吹女”,青年男女舞姿翩翩,实在是惬意得很。为了尽情享受丰收带来的喜悦,姑娘们的歌喉痒痒,情不自禁地呼唤身边的小伙子:“叔兮,伯兮!倡予和女!”古代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长幼的次第。诗中“叔兮,伯兮”没有特指,而是泛称,不能指为男女相悦之词。那么呼唤小弟弟、大哥哥们干什么呢?下文点出要旨:“倡予和女!”倡,首倡,即领头唱的意思;予,代词,我。倡予,就是我领头唱。和,歌者以声相应谓之和;女,代词,你,指叔、伯。和女,就是你们跟着唱起来。多么欢乐的歌舞场面!青年男女,你唱我和,此起彼伏。全诗音节短促,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字的运用,构成了这首诗欢快、轻松的基调。
-
【原题】:送王炎弼赴山阳守以兵卫森画戟宴寝凝清香为韵十首
-
【注释】:原题注:《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也。今年(丙午)在津门作。
-
温庭筠《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咸阳桥即中渭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及咸阳市之间的渭水上,是唐代由长安往西北地区的要道。诗人在咸阳的一座驿
-
“轮台罪己诏”是汉武帝第一个正式自我批评的文件。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反击匈奴,劳民伤财,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因而也导致了农民的反抗。公元前89年(武帝去世前两年),桑弘羊等人上奏建议
-
自惭拙宦叨清贵,还有痴心怕素餐。或望君臣相献替,可图妻子免饥寒。性疏岂合承恩久,命薄元知济事难。分寸宠光酬未得,不休更拟觅何官。
-
合掌,顾名思义,是指左右手合起来之意。在诗学修辞来说,是 指对偶句中的两个字词是同一个意思,如闻与听,眼与目 相对者。元人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被一 个老叟指出应换闻为看,避免合掌
-
“尝试成功自古无”,放翁这话未必是。我今为下一转语: 自古成功在尝试! 莫想小试便成功,那有这样容易事!有时试到千百回,始知前功尽抛弃。即使如此已无愧, 即此失败便足记。告人此路不通行, 可使脚力莫浪
-
词人各在一涯居,声味虽同迹自疏。佳句传因多好事,尽题稀为不便书。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闻说朝天在来岁,霸陵春色待行车。
-
《先秦散文·荀子·尧问》原文鉴赏 尧问于舜曰
-
文忠周郎皆为难得一遇的贤才,东坡以其自比,对其持激赏之意,无论是著文还是作诗,应如若同文忠周郎一般怀有真性情,此二人乃真正的性情中人。苏轼在《将至广州用过韵寄迈迨二子》也有言:“皇天遣出家,临老乃学道。”从中可见一生执着于道义,正是秉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