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会贺兰山主·王安石》原文与赏析
王安石
贺兰山上几株松? 南北东西共几峰?
买得住来今几日? 寻常谁与坐从容?
这首诗也是四句四问。因为是“勘会”贺兰山主,所以便问山上有多少松,多少峰,来了多少日,交游些什么人。
从问中可见这贺兰山主住在群峰之丛,周围遍布青松,来了很长时间,很少交接外人,由此现出了个遁迹山林、超尘脱俗的隐者形象。
这位贺兰山主实是隐居于贺兰山中的一位高人。诗人为了表现他的隽逸情怀,不直接去写隐士,也不间接写住处,而以问语出之。一问之下,便叫人追索答案,可是只问不答,也就增加了玄秘感,读者可循此而神思飞腾,任意翱翔,使诗扩大了容量。以问语成篇,新奇精警,别出新径,真可谓构思怪奇,诗篇特异。
-
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 这首七绝是诗人游览勤政楼,目击废苑颓败,不胜慨叹而作。“勤政楼”,建于玄宗开元间,座落长安兴庆宫南,原名“勤政务本之楼”,有勤
-
作者: 曹增渝
-
戏剧文学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它作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一般叙述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的完整性等等,并应当具有独立的欣赏(阅读)价值。另一方面,它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
-
朝从思益峰游后,晚到楞伽寺歇时。照水姿容虽已老,上山筋力未全衰。行逢禅客多相问,坐倚渔舟一自思。犹去悬车十五载,休官非早亦非迟。
-
笋老兰长花渐稀,衰翁相对惜芳菲。残莺着雨慵休啭,落絮无风凝不飞。行掇木芽供野食,坐牵萝蔓挂朝衣。十年分手今同醉,醉未如泥莫道归。
-
《三国演义》第82回中描写曹丕问东吴使臣赵咨:孙权“乃何如主也”?赵咨回答:“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还接着解释说:“吴侯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者;取荆
-
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注释】 选自宋·秦观《精骑集》序。 废:荒废,影响。 勤:勤学,勤苦。 【赏析】 秦观年少时,读书“废于不勤”,等到了中年以后,读书又“废于善忘”,为此,秦观特地编选了一本《精骑集》,用来帮助学习,
-
草木渐知春,萌芽处处新。从今八千岁,合抱是灵椿。
-
瓜瓞诗赓绵世泽 梧桐春到长孙枝 联选瓜瓞、梧桐二词,颇有韵味,表达了对生孙者的美好祝贺。 绿竹生嫩笋 凤毛夸济美 天上三星福禄寿 红梅发新枝 燕翼善诒谋 人间一乐父子孙 瓜瓞欣看绵世泽 君福应过范乔祖
-
〔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 ① ,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② ,断鳌足以立四极 ③ ,杀黑龙以济冀州 ④ ,积芦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