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驿·文天祥》原文与赏析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金陵是宋朝的陪都,就是今天的南京,四年前被元军占领。文天祥被元军押解北上,在这里逗留了两个月又十二天,这首诗是亡国旧臣对故国的无限眷念之作。
对于金陵,最使诗人触目惊心的无过于昔日行宫的变化了,落笔就说夕阳斜照在青草掩合的离宫上,看到这一片无人管理的荒凉景象,更使人感到自己如“孤云”一样,飘泊无依,这显然是指无国可奔、无家可归。这开头两句,双管齐下,离宫的荒凉和自身的飘泊一并提出,互相映衬,更见深沉。 一个“转”字,把诗人对故国遗迹久久凝望,苦苦深思,牵动情怀,目不忍睹,心不忍离的情景,生动细致地描绘了出来。
第二联把视野展开,总览金陵全貌,用极其概括的话说出元军占领后,“山河风景元无异”,但是“城郭人民半已非”。人民正在异族铁蹄下遭受着蹂躏。
正是在这种心情下看到满地芦花,时已深秋,更感到自己这一生已经迟暮,再要有所作为是十分困难了。刘禹锡当年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原来宋朝臣民家的燕子如今“傍谁飞”呢?飞入元军贵族之家呢,还是找不到旧主而彷徨徘徊?江山易主之悲,催人泪下。
这一联的景物描写“芦花”、“燕子”和第一联中的“孤云”一样,都用拟人手法,移人情于物象,这些东西都染上了诗人的处境、感受、心理状态的色彩,这就使我们深深地感到整个古都金陵,也就是故国的山河风景、城郭人民,都在饮泣吞声,与诗人血泪同流。
结联爱国之情,挚切深沉。这一次是与“江南路”,也就是与祖国诀别了,不投降就不可能生还,然而头可断、血可流,“鼎镬甘如饴”(正气歌),一片忠心永不移,那么就只能“化作啼鹃带血归”了。这一句用古蜀国望帝杜宇魂化杜鹃的典故,说自己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扬子江),即使死了,魂也要化作杜鹃,每到早春二月,飞归南方,为故国哀啼,如杜鹃一样一直啼到呕血为止。这种死而不忘故国的深情,极其沉痛而悲壮。
借用典故是这首诗的显著艺术特点,这些典故就金陵的衰败感叹世事沧桑,以怀念先王故土寄托亡国之痛,同时,这些典故又与冷落凄凉的景物融合在一起,渲染了沉重地笼罩全诗的悲怆气氛,给人一种悲壮之美。
-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稚(zh)子:小孩子。垂纶(ln):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莓(mi): 一种植物,如山莓、草莓等。 【大意】
-
寄天涯一孤鸿 亲爱的朋友: 这是什么消息,正是你从云山叠翠的天边带来的!我绝不能顷刻忘记,也绝不能刹那不为此消息思维。我想到你
-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君子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 于人何所不容? 我之不贤与, 人将拒我,
名言: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 君子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 于人何所不容? 我之不贤与, 人
-
《友人者,非敬人也,自敬也;贵人者,非贵人也,自贵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友人者,非敬人也,自敬也;贵人者,非贵人也,自贵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刘向 《说苑·敬慎》,良朋贤
-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是一句古老的谚语。它传达的意思是在取舍时常常面临两难境地。这个比喻出自《战国策·魏策一书》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和狼的故事。一个人同时遇到两个困难选择时,就好像面临着无法取舍的状况。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碰到各种选择的难题,这时我们需要仔细权衡利弊,并做出最好的决策。
-
双双燕 【宋】史达祖 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芹泥雨润
-
《神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1265—1321)赢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叙事诗,一向有“中世纪史诗”之称。全诗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形式,叙述一个幻游地狱、净界、天
-
古文观止·《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错与张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①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②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③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 ④ ,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
-
鬓发已斑白,衣绶方朱紫。穷贱当壮年,富荣临暮齿。车舆红尘合,第宅青烟起。彼来此须去,品物之常理。第宅非吾庐,逆旅暂留止。子孙非我有,委蜕而已矣。有如蚕造茧,又似花生子。子结花暗凋,茧成蚕老死。悲哉可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