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曲》
神曲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伟大诗人但丁(1265—1321)赢得世界声誉的长篇叙事诗,一向有“中世纪史诗”之称。全诗分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梦幻形式,叙述一个幻游地狱、净界、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35岁那年,即1300年耶稣复活节前,在耶路撒冷附近的黑暗森林里迷了路。黎明时走出森林,来到一座沐浴阳光的小山下,正要向秀丽的山峰攀登时,面前突然出现豹、狮、狼三只猛兽挡住了去路。危急之际,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诗人年轻时恋人贝亚德之托前来相救,并引导他游历了惩罚生前罪人的九级地狱和忏悔罪过、净化灵魂的七级净界。然后,由贝亚德亲自带领诗人游历九重天堂,终达上帝面前。
长诗对幻游冥府的内容,赋予了新的性质。诗中“地狱”和“净界”是当时意大利社会的缩影,而“黑暗的森林”又是尔虞我诈、争权夺利的佛罗伦萨的现实的象征。三只猛兽豹、狮、狼分别象征着强权、淫欲和贪婪等阻碍人们达到光明世界的邪恶势力。诗人的迷路,意味着人类的迷惘。引导诗人游历“地狱”和“净界”的维吉尔是诗人十分崇拜的人物,他代表“人智”(理性)。由维吉尔引导,寓意诗人必须坚定向上的信心,依靠“人智”的化身维吉尔的帮助,经过道德上的修养,才能登上“天堂”。诗中的“天堂”,是理想的幸福境界。引导诗人游历“天堂”的贝亚德,是诗人终身钟情而早逝的恋人,她代表“神智”(信仰)。她在诗中既是光明的使者,也是真、善、美的化身,又是诗人登上“至善至美的天堂”而获得真理和幸福的象征。所有这些,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祖国前途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长诗是一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作品,其进步意义主要在于运用充满各种矛盾、斗争和贪欲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借描写梦幻来表达诗人的政治、道德和宗教观点。在地狱和净界两篇中,诗人无情揭露和猛烈抨击了中世纪教会的贪婪腐化、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专横。在天堂篇中,诗人又竭力向意大利人民展示了改革政治和振兴道德的道路。从而,全面地反映了中世纪意大利广泛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表现了作者作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伟大功绩。与此同时,诗人生活的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社会生活的矛盾,在他的作品里也有着明显的反映,这就说明作者的确同时又是“中世纪最后的一位诗人”。但是,他思想和作品显露的“新时代的思想曙光”,则仍是第一位的意义。
运用幻想与真实相结合的手法,是长诗的首要特色。“三界”的象征,都具体可感。神游的过程虽是幻想的产物,但途中所见所闻,却都是历史上或现实中的人物、事件,而且构思明确,层次清晰,色彩分明。这不仅增强了作品的批判性,也深化了作品的现实性。长诗反映的社会生活十分广阔,不同于以往只描写一个历史事件或突出几个英雄人物的史诗,可以认为是现代小说的胚胎。在语言运用上,诗人更一反常规,打破中世纪文学用拉丁文创作的老框框,在诗中第一次大胆地运用了意大利的民族语言。这对于激发民族意识的觉醒,使文学摆脱教会统治,以及对民族语言的形成,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逝去的人古诗词,内容包括怀念已故亲人的诗句,形容人去世的诗句,悼念已故亲人的诗句。于中好 七月初四夜风雨,其明日是亡妇生辰 纳兰性德 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惟有恨,转无聊。五
-
岑参《山房春事二首》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1 。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2 。 【注释】 1.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筑,故址在今河南商丘县东。一名兔园,又称梁苑。园中有百灵山、落
-
闺里佳人年十馀,颦蛾对影恨离居。忽逢江上春归燕,衔得云中尺素书。玉手开缄长叹息,狂夫犹戍交河北。万里交河水北流,愿为双燕泛中洲。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楼上春风日将歇,谁能揽镜看愁发。晓吹员管
-
绿衣整顿双栖起,红嘴分明对语时。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谚云:郑玄家牛,触墙成八字。]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合解吟诗。
-
异俗吁可怪,斯人难并居。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旧识能为态,新知已暗疏。治生且耕凿,只有不关渠。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於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瓦卜传神语,畬田费火声。是非何处定,高枕笑浮生。
-
苏子瞻大臣论上 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天下不幸而无
-
细雨如同游丝和网膜,我们的心是给牵挂住了。肩着重负,我们的脚步无奈何地移动着在密林之中;路是潮湿而且泥泞,有冷汗渗透了我们的头额。 因为着这艰难而犹豫的旅途,我们沉默了。 我们能发出一句鼓励的言语么,
-
小马哥:
-
这是一幅白描消夏图。不设辞藻,不施铅华,如生活本身一样平淡,却又极耐人寻味。
-
慈恩春色今朝尽,尽日徘徊倚寺门。惆怅春归留不得,紫藤花下渐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