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老子·十三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老子·十三章》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注释〕 ①宠:宠爱、得宠。辱:受辱、侮辱。若:犹乃也。惊:惊慌、惊恐。贵:重视、看重。 ②宠为下:得宠者相对宠者来说往往是为下人。 ③及:如果;假设之词。无身:与“有身”相对,意义相反。 ④贵以身为天下:看重自身去为天下。 ⑤两个“若”字都作“乃”字解,古声韵“若”、“乃”相通,表示判断,相当于“才”、“就”。

〔鉴赏〕 本章老子继续讲他的为人之道。这里,被后人誉为“处人间世之第一人”的老子(明袁宏道语)又有独到见解,他将社会中之得宠与受辱等同,认为人对“宠”、“辱”(等名利)反应强烈(若惊),说明人还有欲其身,有私其身;按老子无私无欲的为人原则,人有私有欲也必有“大患”。所以为了“无患”,就必须“无身”(无我),即不得有别于人,有显于身;我身即天地之一物,内外无异,又何来“大患”?

具体而言,老子认为那些被人引以为荣的“得宠”,并非是“荣”而是“辱”,所以本章一开始老子就将“宠”、“辱”等同。这又如何理解呢?清魏源在老子本义中解释说:“宠人者上人,宠于人者下人”,为“人下”,不是“辱”又是什么呢?所以老子将“宠”定为下。对此,明代释德清作进一步解释:“宠为下,谓宠乃下贱之事也。譬如僻幸之人,君爱之以为宠,虽卮酒脔肉必赐之。非此,不见其为宠;彼无宠者,则傲然而立。以此较之,虽宠实乃辱之甚也。”(老子道德经解)“得宠”一时无非是被用一时;宠爱相加无非要下人加倍回报主子。在这里,宠爱相加与加倍回报是相等的,但主子与下人的人格却是不平等的。然而遗憾的是,“世人皆以宠为荣,却不知宠乃是辱”(释德清语),有的还“受宠若惊”。

这“受宠若惊”,按老子看来,要比“不知宠乃是辱”更坏,说明“受宠若惊”之人实在是太“迷之于荣宠”(王弼语),有私有欲表现得太强烈。而一旦迷于荣宠,按老子无私无欲为人原则来看,这“大患”也必定“返之于身”(王弼语),这“大祸”也必定降至于你。

为了免于祸患,老子再次提出“无身”原则:这“无身”是天地委形于我,我就不能有显于身,有别于人;这在东晋张湛列子·天瑞篇注说来,“我身即天地之物”,“外内不得异”,这样强盗小偷又怎么会光顾于你?强盗小偷不来光顾你,又何来“祸患”?既然天地委形于我,不得有显其身,有别于人,就没有必要“饬爱色貌,矜伐智能”,就没有必要“横仞外物以为己有,标名氏以自异,倚亲族以自固,整章服以耀物,藉名位以动众,封殖封货,树立权党”(列子·天瑞篇注);这样无私无欲,又何来“祸患”?同样,天地委形于我,不得有显其身,有别于人,这上层主子宠爱相加又何从入手?

然而,人又往往不明白这些,总要有别于人,有显其身,以“得宠”显我人生目标,但最终的结果却往往好不到哪里去,如为显事君之我,比干剖心、伍胥乘潮;为显行道之我,孔子伐木于宋绝粮于陈……鉴于此,老子提醒:“吾无身,吾有何患?”

这样,无身(无我),就“无物可以损其身,无物可以易其身”(王弼语),傲然而立,无身反成有身(贵身),以此去处天下,天下就可以寄托之,所以尧能因四岳,禹能因江河,凡人百姓愿随圣贤(宠辱不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而远小人(如宠辱若惊),这就是老子本章最后说的:“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猜你喜欢
  • 《苦痛和快乐》鉴赏

    作者: 王钦韶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赏析》

    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

  • 白居易《寒食卧病》全诗赏析

    病逢佳节长叹息,春雨蒙蒙榆柳色。羸坐全非旧日容,扶行半是他人力。喧喧里巷踏青归,笑闭柴门度寒食。

  • 《木经》

    书名。北宋初年工匠喻皓所著。全书三卷,今已散佚。沈括《梦溪笔淡》摘有该书一部分内容。其中关于木结构建筑比例可分上、中、下的“三分法”观点,深得后人赞许。书中规定屋架尺度以梁的跨度为准,阶基高度以柱高为

  • 古代诗文名篇之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原文、鉴赏和解读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名篇,描绘了他向往自然田园的心情。这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宜居环境,表达了陶渊明对繁华世俗生活的厌弃,追求平静自然的愿望。他在诗中呼唤隐居山野,远离尘嚣。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陶渊明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心灵的净化。这首诗不仅是陶渊明个人的情感抒发,也是中国古代隐逸文化的精华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①芙蓉楼:原名西北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镇江)西北。辛渐:诗人的朋 友。

  • 古代诗文名篇之嵇康诗《幽愤诗》原文、鉴赏和解读

    嵇康诗《幽愤诗》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爰及冠带,冯宠自放。抗心希古,任其所尚。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 养素全真。 曰予不敏, 好善闇

  • 《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咏归赏析》

    【原题】:寿曹大博以东宪台治新筑亭馆扁榜寄意·咏归亭

  • 李商隐《拟意》全诗赏析

    怅望逢张女,迟回送阿侯。空看小垂手,忍问大刀头。妙选茱萸帐,平居翡翠楼。云屏不取暖,月扇未遮羞。上掌真何有,倾城岂自由。楚妃交荐枕,汉后共藏阄。夫向羊车觅,男从凤穴求。书成祓禊帖,唱杀畔牢愁。夜杵鸣江

  • 八上文言文古诗词(八上全部要背的古诗,文言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上文言文古诗词,内容包括八上全部要背的古诗,文言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的文言文和古诗,八年级上册语文书所有古诗和文言文。【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