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
【题 解】
本文选自列子·汤问。汤问篇开头写殷汤和他的大夫夏革的对话,首句是“殷汤问于夏革”,故篇名叫“汤问”。汤问篇保留了许多独立成篇的寓言故事,本文就是其中之一。
故事记叙了两个小孩争辩太阳是在早晨距离人近,还是在中午距离人近,而孔子亦不能解答的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大胆质疑和独立思考,同时也启发我们:无论什么人,哪怕他的学识再渊博,也绝不可能无所不知,因而应当为人谦虚,不应该自我炫耀。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这则寓言在写作上的特点是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仅用100多字就构成了一个情节完整的故事,表达了引人深思的道理。本文从表现人物和展开情节的需要选材剪裁,详略得当。两小孩各提出看法时,一个引原话,另一个则语言从简;而摆出论据时,就写得完整,旗鼓相当。两小儿的争辩、论述过程也很简明、清楚。他们都是先提出各自的观点,然后提出论据,论证严密。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特点,而且巧用比喻。以“车盖”喻日之大,用“盘盂”喻日之小,又用“沧沧凉凉”喻凉,用“探汤”喻热,既形象、贴切,又符合小儿的思维方式,读来倍感亲切。另外,文章把小儿们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的气氛烘托了出来,突出了小儿们那种天真无邪、为探求知识而热烈争论的活泼自然的神态。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故事是列子编出来的,文中讥笑了孔子的无知,并不一定真有其事。其实,关于太阳和地球的远近,在著作列子的时代是无法正确解答的。孔子的态度比较实事求是,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像他所倡导的那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一点应该充分认可。
-
《资本论》 马克思的最主要著作,是马克思毕生研究的成果。全书共4卷。第1卷(德文版)于1867年出版;第2、3卷在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编辑,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第4卷经考茨基编辑整理
-
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中年谒汉主,不惬还归家。朱颜谢春辉,白发见生涯。所期就金液,飞步登云车。愿随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
-
【生卒】:1919—1980【介绍】: 日本荒地派*诗人。广岛县人。1942年东京大学经济系毕业。从高中时代起就对现代诗抱有浓厚的兴趣,并试笔
-
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破焉缴??⒔椋?啡瓜??非邋?T腹?蛇⑷矣呐澹??补路祭辖П摺
-
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
唐汴州西,有板桥店。店娃三娘子者,不知何从来。寡居,年三十余,无男女,亦无亲属。有舍数间,以鬻餐为业,然而家甚富厚,多有驴畜。往来公私车乘,有不逮者,辄贱其估以济之。人皆谓之有道,故远近行旅多归之。
-
古文·李愬雪夜取蔡州 司马光李愬谋袭(1)蔡州
-
王性之读书,真能五行俱下,往往他人才三、四行,性之已尽一纸。后生有投贽者,且观且卷,俄顷即置之。以此人疑其轻薄,遂多谤毁,其实工拙皆能记也。既卒,秦熺方持其父气焰熏灼,手书移郡,将欲取其所藏书,且许以
-
理想出门不必带钥匙,进门不必用钥匙这是我的理想当然,我说的不是密码锁不是指纹锁、识脸锁等我说的是……家家户户有门但,门是挡风挡雨挡
-
关汉卿 第三折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元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