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诗·戴昺》原文与赏析
戴昺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千山万水家乡路。今年又负故园花, 来岁开花定归否?归去归去须早归,近日江湖非旧时。
这是首“禽言诗”,由杜鹃的鸣声双关见意。杜鹃的鸣声有些象“不如归去”,一般用来表现思归或催人归去的情意。
戴昺这首诗写在外的旅人听了杜鹃啼鸣,萌动归意,拟杜鹃的声口劝旅人早归。诗中说在外与家乡远隔千山万水,今年又辜负了家园中的花,那么明年能否一定可以回去呢,还是早点回去罢,如今江湖之上风波迭起,是非丛生,何不回家去安静地赏花度日。杜鹃声声,情意绵绵,颇能打动游子之心。
这种禽言诗原是来自民间,宋代开始入诗,梅尧臣曾作四禽言,苏轼作五禽言,周紫芝、辛弃疾都有禽言诗,到了明清这种诗更为盛行,清代乐钧青芝山馆诗集卷一,多至三十八首禽言。禽言的特点在于摹声,如杜鹃则以“不如归去”相附。虽然各人对“归去”的想法有别,而其意多近似。如刘学箕诗:“不如归去,愁绿怨红春欲暮。汝劝行人归,行人劝汝住。鸣声不住良苦辛,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归去吾今归,千声万声尔何为!”这又成了拟禽言对杜鹃说话,与上例拟杜鹃对人讲话异趣。杨士凝诗:“不如归去,省我坟墓。十年万里白头亲,肠断缝衣无寄处。归来五鼎列墓前,有泪不达重泉路。”这又成了拟家中思妇的口吻对羁旅之人的叮嘱。游人听了杜鹃鸣声,好象妻子的呜咽。宋杰诗:“不如归去,他乡不可以居住。冬苦寒,夏苦暑,江湖飘泊岁几度;笑尔征途人,盍归来乎日欲暮!”这是杜鹃作为旁观者的劝说。杜鹃啼声象“不如归去”,而由于各人的心境不同,也就附会上不同的内容。
这种诗说它“怪”,就在于超越了通常的思维和表达方式。它赋予杜鹃鸟以感情,且能针对不同对象施意设词,且又都和“不如归去”相联系。使人读了这诗,犹如杜鹃声声啼鸣就是这方面内容,其想象之奇特,令人惊异;其谐音之贴切,令人生趣。
-
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鱼失水则死,人失忠则凶 故良将守之,志立而名扬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作者: 〔智利〕聂鲁达 【原文】: 我的住所幽深,院
-
勤奋能使业务精进,荒废则过于嬉戏。行为的成就离不开深思熟虑,盲从将导致毁灭。这句话提醒我们,只有通过勤奋努力,思考行动,才能取得成功。
-
费时举 黄苞初绽,谁向江头寄。天赋与清香,笑红颜、呈妖逞媚。低垂花面,不与众争妍。春尚未,先群卉,独禀中央气。何须施巧,点缀芳丛里。只恐暗寻香,误蜂儿、归来故垒。玉纤攀处,金钏色相宜,朔风寒,空雪坠,
-
子墨子言曰:凡出言谈,则必可而不先立仪而言 ① 。若不先立仪而言,譬比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焉也 ② ,吾以为虽有朝夕之辩,必将终未可得而从定也。是故言有三法。何谓三法?曰:有考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
四块玉·天台路 马致远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 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 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人。他少年时追求功名
-
【经文】 礼器 ① ,是故大备;大备,盛德也。礼释回,增美质 ② ;措则正,施则行。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 ③ ,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故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
-
《先秦散文·吕氏春秋·务本》原文鉴赏 尝试观
-
辛弃疾《水调歌头》辛弃疾 辛弃疾 壬子三山被召 ① ,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② 。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③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④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⑤ 。门外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