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戒》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尧戒
尧
【原文】
尧戒[1]曰:
战战栗栗,日谨[2]一日。
人莫踬[3]于山,而踬于垤[4]。
【注释】
[1]戒:警戒,相当于座右铭。
[2]谨:谨慎。
[3]踬(zhì):被东西绊倒;事情不顺利,受挫折。
[4]垤(dié):小土堆。
【作者】
尧(约公元前2447~公元前2307年),姓伊祁,名放勋,古唐国(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古称河东地区)人。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尧为帝喾之子,母为陈锋氏。十三岁封于陶(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十五岁辅佐兄长帝挚,改封于唐地,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禅位于舜。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葬于谷林(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
【赏析】
相关史料称,尧戒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第一条座右铭。传说尧自被封于陶开始,就以此为戒,小心谨慎地处理各种事物,赢得了人们的爱戴。
前两句“战战栗栗,日谨一日”,是尧表明自己为君的思想品质、人品性格、立身之本和工作态度,是全戒的中心。“战战栗栗”是讲为国之君首先要明白自己责任重大,身在其位,要如履薄冰,不可辜负君之重任、民之厚望,对臣民要毕恭毕敬,自己甘作臣民的奴仆,真诚表明了自己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相传尧帝从封陶唐侯那天起,就以此为戒,鄙弃当时部落酋长中存在的骄奢淫逸、欺压奴隶的不良作风,深受人们拥戴。“日谨一日”是尧表明自己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始终如一的坚定的工作态度。帝尧在位七十年,治陶、治唐、管理天下政绩卓著,有口皆碑。在年老传位时,仍精心选择,把权力禅让给在百姓中威信很高的舜,而没有交给只知游山玩水、吃喝玩乐的不肖儿子丹朱,从而造就了历史上“尧天舜日”的黄金时代。
后两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意思是说:人一般不会被大山绊倒,而往往被小土堆绊倒。这是尧帝的思想方法和治国方略。要治理好一方水土与人民,就要谨慎处理好任何一件小事,不要等其积成大祸后才引起重视,到那时候已经晚了。
全文短小精悍,言精意切,内涵博大,无论是治国理政,工作处世,均可以此为戒。
-
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① 。(《老子·二十九》) 【注释】 ①泰:太,过度。 【译文】 得道的圣人治世,(顺性自然、因势利导)远离极端的、奢侈的、过度的行政。 【感悟】 苛行、暴政、酷法,得财利而失天
-
书褒城驿壁书褒城驿壁 唐·孙樵 【题解】 孙樵,字可之,又字隐之。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进士,授中书舍人。黄巢起义军入长安,
-
《北岛一切》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北岛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切交往都是初
-
见月出东山,上方高处禅。空林无宿火,独夜汲寒泉。不下蓝溪寺,今年三十年。
-
瞿佑 《剪灯新话》是明朝初年产生的一部传奇小说集。这部著作共载传奇小说4卷二十篇,附录一篇。其中一部分描写神仙鬼怪,另一部分直接取材于元末现实生活。 元朝的蒙古贵族统治具有空前的落后性、疯狂性和野蛮性
-
翩翩繁华子,多出金张门。幸有先人业,早蒙明主恩。童年且未学,肉食骛华轩。岂乏中林士,无人荐至尊。郑公老泉石,霍子安丘樊。卖药不二价,著书盈万言。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吾贱不及议,斯人竟谁论。
-
穷处幽人乐,徂年烈士悲。归田曾有志,责子且无诗。旧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儿。渊明去我久,此意有谁知。 作品赏析【注释】①此诗旨在抒发归隐之思,却时时流露矛盾心态,此种鄙视现实而又难忘现实、壮志不酬惟有
-
《谢应芳·拙逸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嗟世之人,
-
【原题】:进贤道上老松奇古可喜去秋经从因命于空处补种今渐有生意
-
寒厅不知春,独立耿玉雪。闭门愁永夜,置酒及明发。忽惊庭户晓,未受烟雨没。浮光风宛转,照影水方折。鬓霜未易扫,眉斧真自伐。惟当此花前,醉卧黄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