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宋词典故“匏瓜”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宋词典故“匏瓜”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匏瓜

【出典】 论语·阳货:“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释义】 孔子以自己不是匏瓜,不能系而不食作譬,说明意欲出仕的理由。后因用作出仕的典故。

【例句】 岂是匏瓜者,把行藏、悉付鸿濛。(程珌六州歌头·送辛稼轩2291)这里说辛稼轩并不是一位隐而不仕的人物,只不过进退出处顺其自然。

猜你喜欢
  •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全文翻译鉴赏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 节俭之人,人皆孚信。|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节俭之人,人皆孚信。》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辛弃疾《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通过描绘一个独自宿于博山王氏庵的情景,表达了作者自我思索、寻求真理的心境。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与人物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给人以不同凡响的审美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动人,层层深入地展示了作者对境遇的矛盾心理和对世态的深刻观察。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透过描写寂静的夜晚和博山的幽静,表达出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困扰,寻求心灵平安的愿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辛弃疾在这首诗中展示了他的情感和理念,使人沉浸其中,进一步领悟诗人内心的世界。

  • 素书《原始章·第一》译文赏析

    原始章·第一 【题解】 注曰:“道不可以无始。” 王氏曰:“原者,根。原始者,初始。章者,篇章。此章之内,先说道、德、仁、义

  • 精品唐诗之李群玉《汉阳太白楼》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李群玉《汉阳太白楼》 李群玉 江上层楼翠霭间,满帘春水满窗山。 青枫绿草将愁去,远入吴云暝不还。 汉阳,今湖北汉阳县。太白楼,在汉阳城北十里,元时被毁。这首诗借景抒情,既表现了太白楼的壮观远景,又表现

  • 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全诗赏析

    伊水分来不自由,无人解爱为谁流。家家抛向墙根底,唯我栽莲越小楼。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尘罗带一条斜。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日滟水光摇素壁,风飘树影拂朱栏。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霓裳奏罢

  • 《画菊》(郑思肖)原文|鉴赏|赏析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题一作“寒菊”。诗中以物拟人,托物言志,寓意深刻,抒发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情愫,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 全诗运

  • 含燕的诗句古诗词(带燕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燕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带燕的诗句,带“燕”的诗句,带有燕字的古诗词。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译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栖向阳的暖树,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2、燕山

  • 《生日晚会》作品分析

    英国“荒诞派”戏剧*代表作家哈罗尔德·品特*的三幕剧,是“荒诞派”戏剧名作之一。写于1957年,1958年4月28日由剑桥艺术剧院首次演出。5月

  • 白居易《暮江吟》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解题】 此诗作年有二说:一说作于元和十年(816)至十三年间,时作者在江州司马任;一说作于长庆二年(822),时作者赴杭州刺史任在江行途中。诗中描绘了夕阳落照中的江水和新月初升的夜景两组画面,景色柔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