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月夜·杜甫》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月夜·杜甫》原文与赏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闰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抒发游子怀乡思亲的作品中,杜甫的这首月夜是独具一格的艺术珍品。

它有两个特点:一是构思奇特。诗人本来所要表达的是自已的相思之苦、怀人之切、离情之痛、处境之难,然而诗人却一句不写自己如何愁容满面,愁肠百结地怀念妻子和儿女,而是一开篇就从对面落笔,写妻子如何思念诗人自己,描绘了一幅妻子儿女的月下思亲图。正如前人所评:“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这是一种以虚写实、以客托主的艺术手法。天宝十五年, 诗人把妻儿老小安顿在鄜州暂住, 自己只身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半途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这年八月在长安所作。所以,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便是从妻子一边着笔的。颔联写小儿女不懂得怀念远在长安的父亲,无疑也是落墨于对面;颈联仍是写妻子时至深夜还在思念丈夫的情景。尾联的想象虽已融进了诗人自己,但其空间位置依旧安设在妻子一边。诗人把妻子怀念自己的情景想象得愈真,就愈是反映了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切。妻子的情景犹如一面镜子,从中反映出了诗人自己的形象:他正在长安城内,独立中庭,翘首远望,身似木而心如沸,形似静而神如驰,其神魂早已飞到妻子的身旁了。这就是这种奇特构思的镜花水月之妙用。

二是传神写照,生动逼真。刻划人物形象本来是叙事性作品的任务,而不是抒情诗的优长。可是,月夜在抒情中人,情、神、形融为一体,细腻真切,出现了一般抒情诗没有的奇迹。 一个“独”字,首先托出了妻子在闺房中倚窗望月的形象,暗示了妻子正在思念丈夫;接着又以儿女太小, 不能懂得思念(“忆”就是思念)长安的父亲, 自然也不能理解妈妈对爸爸的思念之情,从而把“独”字予以强化,进一步增添了妻子“独看”之时的凄凉心情。“香雾云鬟湿,青辉玉臂寒”两句,更是集中刻划了妻子思亲的形象。这里又包含了两个侧面: 一是以“云鬟”和“玉臂”写妻子容颜之美,二是以“湿”和“寒”写妻子怀情之深。高高挽起的发髻已被夜露打湿了,如玉似的手臂在月光下也已经冰凉, 可是,她还在独看着明月,思念着亲人,可见时间已经很久了。尽管由于抒情诗的容量有限,不可能对人物作多方面的刻划,但从诗人捕摄的这一镜头中,我们不难看到:它既有形态的描绘,又有心灵的展现,既有环境的烘托,又有情感的揭示,从而塑造了一个情态毕现的爱妻形象。诚然,抒情诗写人的目的归根到底还是为了抒情。正是由于诗人情愈深才愈觉得妻子貌美,妻子愈貌美才愈觉得可爱。然而,那么美貌的妻子如今却在秋夜寒露中为思念丈夫而愁容难展,于是可爱中便增添了可怜,这就是人愈好而怜益增,貌愈美而情益悲。寓深情于传神写照之中,不作一句直抒胸臆的表述,也许这就是杜甫沉郁顿挫风格的一种表现吧。

这首诗抒发的是作者个人在安史之乱中的乱离之怨,但决不表明诗人在动乱年代只想到自己。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在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他写了大量诗篇,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大家熟知的名句。因此,在欣赏这首月夜时,我们务必联系有关作品一道思考。

猜你喜欢
  • 红孩《水缸与灶台的距离》

    秋日到郊区出游,午饭订在农家乐。去农家乐的次数多了,对一切大都熟视无睹。不过,这一次有一物件让我不禁生发许多联想和感慨。这是昌平燕

  • 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全诗赏析

    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偶到匡山曾住处,几行衰泪落烟霞。

  • 李白《奔亡道中其五》全诗赏析

    淼淼望湖水。青青芦叶齐。归心落何处。日没大江西。歇马傍春草。欲行远道迷。谁忍子规鸟。连声向我啼。

  • 绝句对仗有什么形式和要求?

    传统认为,绝句在形式上可以看做律诗的一部分,故绝句又叫 做截句。以二联对仗与否作为评价标准,形式上可以分为首尾截 式、中间截式、前截式和后截式四种。 (1)首尾截式。 首尾截式是绝句中最常见的形式,即

  • 杜甫《和贾舍人早朝》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和贾舍人早朝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欲知世掌丝纶美,

  • 咏花诗词之《念奴娇 梅》全诗原文鉴赏

    朱熹 临风一笑,问群芳谁是,真香纯白。独立无朋,算只有、姑射山头仙客。绝艳谁怜,真心自保,邈与尘缘隔。天然殊胜,不关风露冰雪。应笑俗李粗桃,无言翻引得,狂蜂轻蝶。争似黄昏闲弄影,清浅一溪霜月。画角吹残

  • 唐宋散文之陈亮《中兴论》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陈亮《中兴论》 臣窃惟海内涂炭 1 ,四十余载矣 2 !赤子嗷嗷无告 3 ,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 4 ,不可以不雪;陵寝不可以不还 5 ,舆地不可以不复 6 。此三尺童子之所共知,曩独车其强耳 7

  • 宋词典故“榴花开欲然”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榴花开欲然 【出典】 唐·李白《寄韦南陵冰余江上乘兴访之遇寻颜尚术笑有此赠》诗:“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见《全唐诗》卷一七二)按:然,通“燃”。 【释义】 李白诗形容红色的山花,有“山

  • 白居易《新秋病起》全诗赏析

    一叶落梧桐,年光半又空。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

  • 张九龄《饯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全诗赏析

    元僚行上计,举饯出林丘。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别筵铺柳岸,征棹倚芦洲。独叹湘江水,朝宗向北流。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