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宿淮浦忆司空文明》诗意|阅读答案
愁心一倍长离忧,夜思千重恋旧游。
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凉雨在孤舟。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
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
李端,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时居庐山,向诗僧皎然学习。大历年间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官杭州司马。李端性恬淡,不耐官场拘束,后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其诗多律体,才情敏捷,语意直率。
李端与司空曙是好友,互相间的酬唱也不少。这首诗是李端客居淮浦怀念司空曙的寄远诗。诗人客游而又不得志,这时怀念远方的朋友,真是愁心倍增;入夜不眠,更是思念重重。由于远离长安,欲见好友唯有托之于远梦,近在孤舟的只见楚天冷雨淋漓。淮水近海,每当海潮涨起,诸溪都有反应,而水边的孤树,风吹落叶尽逐流水。海潮水涨有应,独树叶落无依,客中的别恨,感潮生叶落更转深沉,无可书写,明朝上岸,唯有登楼望远,一骋思情。
李端用含有深情的形容笔法,把对远方朋友的怀念,写得层层深入,无所不在,无可如何。诗人开笔即直剖愁心,写愁心因与朋友的远离而一倍一倍地增长。这样的情态已是难以忍受了,但还不止于比,又写了夜思的加重,它比白天成倍增长的离忧还要浓重,诗人用“千重”来加以形容,恋旧之情已达极点。这开头两句是形容恋旧之情的深重。这深重是旧情的深重;但诗人已经透露,他的这种离情是因时而不断加重的,他还要写出离情因地域而更为加重:“秦地故人成远梦,楚天冷雨在孤舟。”诗人远离长安,不能与挚友相聚,相见之意只有托之于梦,这秦楚之间阻隔万水千山,梦也因人分之远而难成。这就更把对于旧游的怀念在一倍之外更加几倍,千重之上更增几重。形容到此,尚有深化:诗人把自己所在的楚地的凄凉、孤寂又加以形容,这“楚天冷雨在孤舟”的境遇,就更使愁心、夜思增加了许许多多。
诗人在诗的第五、六句把愁离忆旧情又加以具体伸延,转移于淮浦所见之物,造成了生动的人化的景物: “诸溪近海潮皆应,独树边淮叶尽流。”这里显示出,连自然界中一切都是孤独者为不幸:海潮的身边有诸水相接,当它涨起时,几条水路都应接它去安身;而那淮水边上孤单单的树,却独不耐风,被吹得叶落光光,尽逐流水。这是离愁者心目中的海潮和独树,它们身上都有诗人赋予的情绪,都是离忧之愁和恋旧之思的感知者和承担者,它们与诗人有同样情怀,都在渴望着友谊之情。诗人缘情而造言,物化为形象之后,自己却又深为感动,以致别情不能自捺。欲付诸笔墨,因为人在淮浦孤舟,无可成章,他希望前进路上借高楼远望,再写下今日的离忧别恨,寄达朋友的身边。其实诗人想的这些就是最美的诗情,真实地传达出来就是诗。“别恨转深何处写?前程唯有一登楼!”好诗都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诗人未着笔作诗而真诗已成。所以登楼再写的表露,也是一种情意的形容。当时的司空文明与今天的读者,就此已经非常满足,不待李端再写此题了。
-
两三月前,报上好像登过一条新闻,说有一个卖报的孩子,踏上电车的踏脚去取报钱,误踹住了一个下来的客人的衣角,那人大怒,用力一推,孩子跌入车下,电车又刚刚走动,一时停不住,把孩子碾死了。 推倒孩子的人,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生落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表达人生失落孤独的诗句,表达人生失落孤独的诗句,表达人生寂寞、空虚的古诗词。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唐·杜甫《旅夜书怀》释义: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2、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唐·戴
-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 平平仄平仄;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个句型中,也可以使用另一个格式,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这 种格式的特点是:五言第三、四两字
-
小槛徘徊日自斜,只愁春尽委泥沙。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扬子华。
-
阖门兮却扫,幽处兮高堂。提孤孩兮出户,与之步兮东厢。顾左右兮相怜,意凄怆兮摧伤。观草木兮敷荣,感倾吐兮落时。人皆怀兮欢豫,我独感兮不怡。日掩暖兮不昏,朗月皎兮扬晖。坐幽室兮无为,登空床兮下
-
微风萧萧吹菰蒲①,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夜深人物不相管②,我独形影相嬉娱。暗潮生渚吊寒蚓③,落月挂柳看悬蛛。此生忽忽忧患里④,清境过眼能须臾⑤。鸡鸣钟动百鸟散⑥,船头击鼓还相
-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
-
露营在星光下我在1999年夏天走下梦笔山的北坡,穿过大片的杜鹃花丛与更加高大的冷杉巨大的树影时,想起了山下的那个村庄,想起了那个十月的
-
江水天连色,无涯净野氛。微明岸傍树,凌乱渚前云。举棹形徐转,登舻意渐分。渺茫从此去,空复惜离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