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情诗三百首赏析
我将
作者: 梁颖甫 【本书体例】
【原文】:
我将我享(1),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2)!仪式刑文王之典(3),日靖四方(4)。伊嘏文王(5)!既右飨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鉴赏】:
我将这首颂诗是一首宗庙祭祀诗。据高亨先生考证,是写武王出兵伐纣之时,祭祀上帝、祷告文王,乞求他们保佑以取得胜利的。诗中祭天祀祖,祈福禳灾,反映了周人一以贯之的尊天敬祖、笃信鬼神的天道观。
全诗十句,可分三层。前三句为第一层,是祭祀上帝,乞求苍天保佑。周人对苍天无比虔诚,“我将我享,维羊维牛”,既写出祭祀时热烈而又严肃的场面,又写出了祭祀品之丰盛。这里写杀羊宰牛,为了祭享,不但要用心烹煮,而且供品俱全。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上帝安然歆享;也只有这样,上帝才会保佑,恩赐福泽。于此可见周人对上苍敬畏、虔诚的心理。中间四句为第二层,赞颂文王功德,祈祷文王神灵保佑平安。“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是文王顺从天命、取得成功的根本经验,是周王朝壮大、胜利的法宝,自然也是后王学习、效法、继承的主要内容。文王积善兴德,施行仁政,“诸侯皆向之”(周本纪)。他又“改法度,制正朔”(周本纪),为周民族的发展壮大,为周王朝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而使得天下归附,周人爱戴。以文王为榜样,以他的法典为准则,裕民保国,安定四方,这就是胜利的必由之路。诗中“伊嘏文王,既右飨之”,就充分表达了周人对文王的赞颂和祈望之情。最后三句为诗的第三层,写周人祭祀的目的及其敬畏苍天之情。我们日夜小心谨慎,忠于职守,勤于祭祷,严守天道,就是希望神灵赐福、保佑;也只有这样,才能安邦治国,永保平安。诗中于此只说天,不及文王,实际上,天和文王是统于一尊的。文王是人间圣王,上帝之子,所以畏天就是畏文王。这一层,周人敬畏上帝文王之情溢于言表。
这首祭祀诗通篇运用赋体。叙写祭天,诗中铺陈场面:又是煮,又是烹,热气腾腾,为的祭享。特别突出祭品之全:有肥牛,又有肥羊。诗似乎要告诉我们,周人安居乐业,六畜兴旺;还告诉我们:周人对天帝极其崇敬,无比虔诚。描述祭祖时,则突出写了文王的丰功伟绩,用语亲切、叹美、自然。最后,诗人又以议论笔法函括经验,总结教训:只有敬天之威,勤于祭祷,才能得到天神福祐,国家安定,百姓乐业。
这首祭诗,虽然篇幅短小,但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层次井然。“首三句祀天,中四句祀文王,末三句则祭者本旨,宾主次序井然(诗经原始)。
另外,诗的语言朴质真淳,委婉含蓄。虽为祭天颂祖,但又意在言外,其中“戒成王”之意含而不露。诗里天与文王,神而人,人而神,人神合二而一。法文王所以法天,畏天所以畏文王,“天与文王一也”(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语言不尚雕饰,不避古拙,唯以达意为目的。
-
电话那头的表弟语无伦次,急促颤抖,好像话都压抑在胸腔里,此时慌不择路,全都要夺路而逃。好久我才明白,他的钱包不见了。他从老家来,十
-
【原题】:僧有悟策者见予於珞碛江上诵程子山孙季辰李仁甫赋成都信相寺水月亭之什仆曩客成都朝夕过信相鉴公求此诗至再三余谓诗於佛法业成绮语每笑诃之不为作今策诵二三公佳句起予追赋长句付策寄鉴公
-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1],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2]。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3]。 人家在何许[4]?
-
偷 【原诗】:结识私情弗要慌(1),捉着子奸
-
《杜鹃花·夺锦标杜鹃花》咏杜鹃花诗鉴赏 杨瑾
-
宋之问这首《陆浑山庄》诗,是他前期的作品。 他在《自洪府舟行直书其事》中写道:“揆己道德余,幼闻虚白旨。贵身贱外物,抗迹远尘轨。朝游伊水湄,夕卧箕山趾。妙年拙自晦,皎洁弄文史。谬辱紫泥书,挥翰青云里。事往每增伤,宠来常誓止。铭骨怀报
-
成吉思汗重用贤臣耶律楚材生于世宦门第,他自幼勤学,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和佛、道、医卜之说,还擅长著述,下笔为文,一
-
彩云归 【宋】柳永 蘅皋向晚舣轻航。卸云帆、水驿鱼乡。当暮天、霁色如晴画,江练静、皎月飞光。那堪听、远村羌管,引离人断肠。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 堪伤。朝欢暮宴,被多情、赋与凄
-
案头历日虽未尽,向后唯残六七行。床下酒瓶虽不满,犹应醉得两三常病身不许依年老,拙宦虚教逐日忙。闻健偷闲且勤饮,一杯之外莫思量。 作品赏析勤饮:一作欢饮。
-
【3717】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研究读本(杨金海著,中央编译出版社,35 9万字,2017年12月第1版,90元)△这本书对《共产党宣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