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樛木》情诗三百首赏析
樛木
作者: 韩文奇 【本书体例】
【原文】:
南有樛木(1),葛藟纍之(2)。乐只君子(3),福履绥之(4)。南有樛木,葛藟荒之(5)。乐只君子,福履将之(6)。南有樛木,葛藟萦之(7),乐只君子,福履成之(8)。
【鉴赏】:
这是一首祝贺人幸福的诗。
诗人热情地唱道,南山弯曲的树木被野葡萄攀缓着,遮盖着,缠绕着,福禄使君子安宁,福禄扶助着君子,福禄成就了君子。
朱熹诗集传云此诗为“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南有樛木,葛藟纍之,”“葛藟荒之”,“葛藟萦之”,都是托兴发唱,下文的祝贺词(“乐只君子,福履绥之”,“福履将之”,“福履乱之”)才是本诗的主体部分与主要内容,诗人情感在此表达无遗。应该说,每章前二句与后二句之间似无多少意义上的联系,只是起兴,引发下文而已。“兴”中无“比意”。钱钟书先生说,“胡寅斐然集卷一八致李叔易书载李仲蒙语:‘索物以托情,谓之“比”;触物以起情,谓之“兴”;叙物以言情,谓之“赋”。’颇具胜义。‘触物’似无心凑合,信手拈来,复随手放下,与后文附丽而不衔接,非同‘索物’之着意经营,理路顺而词脉贯。”(管锥编第一卷,第63页,中华书局,1979年版)“兴”为触物起情,与后文没有文意或情感上的联系,如此,则比兴之别显明。就樛木言,诗人祝贺“君子”幸福,而以“南有樛木”为发端起唱,正代表民歌的一大艺术特色。
诗人触物起情,顺序以“纍”、“荒”、“萦”形容之,祝贺“君子”幸福,依次以“绥”、“将”、“成”描绘之,反复吟咏,重章叠唱,每章只更换二字,一方面加深加大祝贺之心意,又使喜庆气氛得到充分地表达。全诗音韵和谐,情味浓郁。
一说“此妇人祝福丈夫之诗。樛木喻夫,葛藟自喻,言妇之于夫,犹葛藟之绕樛木,故而祝福之也。”(朱守亮诗经评释,台湾学生书局)如依此说,则又兴中有比,樛木葛藟起兴,有缠绵依附之义,则似与后世之夫贵妻荣等说颇可勾联,也很耐人咀嚼。
-
白以邹鲁多鸿儒,燕赵饶壮士〔2〕,盖风土之然乎?赵少翁才貌瓌雅〔3〕,志气豪烈,以黄
-
《变法通议》是宣传变法维新的政论集,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著作之一。梁启超撰。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896—1897)陆续发表于上海《时务报》及1898年的《清议报》。有报馆合订本,后辑入《饮冰室合集
-
这段文字记载了张方平治蜀弭乱的起因、经过和结局,简洁明了。但文章层层推进,波澜起伏,令人难忘。最后,作者用“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一语收束,笔力千钧。
-
名言: 笃初诚美,慎终宜令。 注释: 笃: 专心。初: 开始。诚: 确实。宜: 应该。令: 美好。 句意: 守节修身一开始就专心致志确实很好,谨慎地坚持到底应该更美好。 出处: 南朝·周兴嗣《千字文》
-
要接受并欣赏一种艺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就是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去熟悉,去习惯,去理解,这样,才能培养起对它的兴趣,引发起对它的爱好。接受并欣赏京戏,尤其需要这样一种过程。如果说任何艺术品都有它特
-
作者: 崔承枢 【原诗】:朝进东门营(2),暮上河阳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生必备九首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九十首,小学生必95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词96首啊。作者 诗词名 汉乐府 长歌行 韩 翃 寒 食 曹 植 七步诗 韦应物 滁州西涧 北朝民歌 敕勒歌 卢 纶 塞下曲 骆宾王 咏 鹅 孟 郊
-
大矣哉,文之时义也〔2〕!有天文焉,察时以观其变〔3〕;有人文焉,立言以重其范〔4〕。
-
楚岸朔风疾,天寒鶬鸹呼。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吹帽时时落,维舟日日孤。因声置驿外,为觅酒家垆。
-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
名言: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 注释: 蹇蹇(jian-): 也作“謇謇”, 忠诚正直。匡: 纠正。矫: 纠正。 句意: 做人臣的所以要忠诚正直地为难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