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蜉蝣》情诗三百首赏析
蜉蝣
作者: 许彦政 【本书体例】
【原文】:
蜉蝣之羽(1),衣裳楚楚(2)。心之忧矣,於我归处(3)!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4)。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5),麻衣如雪(6)。心之忧矣,於我归说(7)!
【鉴赏】:
关于这首诗的题旨,后来注释者多有分歧,毛诗序认为“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后代如郑玄、孔颖达等人多沿袭这一说法。朱熹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他在诗集传里说:“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方玉润在诗经原始里则直截了当地说:“均于诗旨未当”“难以臆测”。我们知道,诗序在注释诗经时的一个倾向是“以史证诗。”诗歌反映历史现实是古今相通的,但更重要的是诗歌具有典型性,通过典型形象的塑造,抒发其思想感情。诗序作者不懂这一点,而是机械地为诗经中每首诗都找到了历史上的真人真事,这就难免出现捕风捉影的流弊。诗序对于这首诗的解释也同样存在着牵强附会的弊病。其实,这首诗只不过是托物抒怀之作,即作者借蜉蝣的朝生夕死,抒发时光易逝,时不再来,事业未就的人生感慨而已。由此可以推断诗的作者是曹国晚期才无所施的有识之士,不必拘泥于昭公之朝。这种通过物象抒发人生迟暮之感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屡见不鲜。我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大可不必穿凿附会。否则,会将一首很好懂的诗解释得支离破碎,越解释越玄虚起来。
第一章“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是一种虫名,古人又叫“渠略”,夏天雷阵雨过后,从地里出来,生命只有数小时,由于浮蝣的生命是短促的,虽然它的羽翼长得漂亮可爱,象人的新衣一样,鲜亮整洁,但总是生命一瞬即逝,正如晋朝傅咸的蜉蝣赋所说它“不知晦朔,无意春秋”,这正是蜉蝣的悲剧所在。这一物象,触发了作者的灵感,联系自身命运,诗人便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感喟,联系曹国实际,在其晚期有这样思想感情的人是不在少数的。曹国始封之君是周武王弟振铎,凡历十四君,建都陶丘,位于齐、晋等大国之间,愈到晚期几君,国势愈弱,君臣不思进取,只贪图享乐,终于在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即使有个别有进取精神的士大夫也难觅知音,难展其才,他们眼看光阴虚掷,青春白白浪费,能不忧伤吗?所以诗人十分痛心地唱道“我的心里多忧伤啊,哪里是我的人生归宿。”其沉痛之情跃然纸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同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所创造的意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的第二章“蜉蝣之翼,衣服采采。心之忧矣,於我归息”同第一章只是个别字词的差别,但从表达的感情来看则是深入了一层。就最后两句看,诗人不但没有最后归宿,同时于小人一同走向灭亡,连眼前停歇的地方也没有了,表现了诗人不同流合污的精神状态。连同第三章“归说”也是指落脚的地方。诗人从眼前到长远都预感到了人生的渺茫,因此反复咏叹,反复向人们述说伤心的情事,不能不使读者耸然动容。所以,虽一字之差,但在意象上连连转换,表达的感情步步深入,强烈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第三章“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掘阅,毛传云:“容阅”,就是“容悦”,双声字,表示蜉蝣身体润泽鲜洁、活泼可爱、令人悦目。麻衣,郑玄说是“深衣”,又说深衣是诸侯夏天早晚之服。孔颖达说:“麻衣者,白布衣如雪。”由此可见这两句仍然是讲蜉蝣本身的甲壳和翅膀的。先从蜉蝣本身来描写,显得光洁可爱,其翅翼也是洁白如雪,如诸侯之服,这样楚楚可爱的尤物,诗人不忍心看到其瞬息而死,其实诗人是借此以抒己忧。第一、二章均以蜉蝣羽翼起兴,引起感伤心情,唯第三章言及整个蜉蝣,这是物象的深入,绝非物象的简单排列,这只要细细品味是不难领会的。
全诗共三章,章法上是诗经中常见的复沓的联章形式,每章字句基本相同,只换少数词语,反复咏歌,这是典型的民歌形式。最初民歌大多产生于劳作之中,由于劳作的需要,此起彼和,自然就形成了叠章。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诗人通过反复歌唱的复沓方式,将感叹人生短暂,无所作为、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出来。造成了一种催人泪下的深沉悲凉意境。这是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之一。这首诗的艺术成就之二,就是缘物抒情,将物象和意象巧妙地融汇一体。诗人由蜉蝣之“羽”进而为“翼”及整体,是物象的转化演绎;由“处”进而为“息”、为“说”,是意象的转化演绎,物象的深化为意象的深化奠定了基础,感情层层推进,越来越强烈,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艺术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
幕下郎官安稳无,从来不奉一行书。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 作品赏析黄鹤编在汉州诗内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①。固知贫病人须弃,能使韦郎迹也疏。(上二讽幕府诸公,下二讽韦十郎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归隐山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向往隐居深林的诗句,形容“一个心里很累很想隐居山林”的诗词,描写归隐的古诗词。《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渔歌子》 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
-
诗歌·赵翼诗《后园居诗》 有客忽叩门,来送润笔需。乞我作墓志,要我工为谀。言政必龚黄,言学必程朱。吾聊以为戏,如其意所须。补缀成一篇,居然君子徒。核诸其素行,十钧无一铢。此文倘传后,谁复知贤愚? 或且
-
法国诗人路易·阿拉贡*写的第1本超现实主义*诗集。发表于1920年,其时阿拉贡刚刚23岁。 在《欢乐的火》中,年轻的诗人尝试用“自动写作法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四年下册古诗词运用,内容包括4年级语文下册全部古诗,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下册的古诗和积累运用。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本中,一共有6首古诗。第1课:《古诗词三首》(1)独坐敬亭山 李白(唐)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
-
野色混晴岚,苍茫辨烟树。行人下山道,犹向都门去。
-
明·袁宏道 一春寒甚,西直门外 2 ,柳尚无萌蘖 3 。花朝之夕 4 ,月甚明,寒风割日,与舍弟闲步东直道上 5 ,兴不可遏。遂由北安门至药王庙,观御河水。时冰皮未解,一望浩白,冷光与月相磨,寒风酸骨
-
琦君《髻》原文 台湾女散文家琦君被称为以真善美的视角写童年故家的圣手,题材在许多方面与五四时期的冰心相似,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但是琦君却写出了新水平,她在一个新的散文水准线上营造了一个只属于她的艺
-
这是一首咏秋柳的诗,全诗不着一个“柳”字,而句句蕴含着柳树的风韵。 此诗前两句写秦淮河的景物:栖息在枝头的乌鸦,伴着秦淮河的流水,点缀着秋天的风光,它们都深深恋爱着这里的几行萧瑟稀疏的树。“萧疏”与“秋光”照映,“栖鸦”和“树”关
-
释慧远庐山东林杂诗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流心扣玄扃,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