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泽陂》情诗三百首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泽陂》情诗三百首赏析

泽陂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原文】: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1)。有美一人,伤如之何(2)。寤寐无为,涕泗滂沱(3)

彼泽之陂,有蒲与蕑(4)。有美一人,硕大且卷(5)。寤寐无为,中心悁悁(6)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7)。有美一人,硕大且俨(8)。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鉴赏】:

这是陈风十首中的最后一首,三章,章六句,共十八句。兴体。情歌。闻一多说:“荷塘有遇,悦之无因,作诗自伤”。品味诗意,是女思男,与陈风·月出意同而人物恰相反。

第一章头两句是交待环境背景,蒲荷并举,兴起全诗。三、四句是交待人事:奴家私下爱上一个英俊的小伙子,可是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五、六句是具体摹写她苦恼的情状。全诗三章,头两句都是反复托物兴起,三、四句都是反复艳羡美人之美,五、六句都是反复诉说她痛苦的情状,结构相同,语义相重,唯有感情渐进渐深渐浓。在艺术性方面,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反复比兴,一是反复吟咏,下边针对这两点来说几句。

首先说反复比兴。全诗三章,都是用“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蒲与蕑,有蒲菡萏”开头,一而再再而三地用同样的“物”来托物兴起,这除了具有音乐的和声美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艺术效应:一是交待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是诗人所托设的纯自然环境(池塘生蒲荷),更主要的还是这首诗中人物的心态环境和感情环境,或者干脆说这就是人物的心态和感情的托物体现,自然景物意象融化着人物情事意象。二是渲染气氛,制造氛围。蒲和荷莲,一个柔韧,一个香艳,生长一处,两相关联,二美合一。用蒲和荷莲渲染出一种具有我国民族特征的、通过那怕只是简单的联想就能想像出的一种情爱的氛围,这是我们民族历代民歌所特有的一个显著特点。三是映现形象。诗用触动心灵、蕴含比兴义的、精选出来的“物”(蒲荷),促使人通过形象思维而联想到具有象征意义的诗的中心形象。比如“蒲”,通过它的连年自生自长的生命力和它的柔韧性进而想到爱情的坚贞不渝和力量。荷莲的比兴象征内涵就更广泛了:它的色香俱佳,姿质妙绝,娇媚动人;亭亭玉立,清净无瑕,气质高雅;花叶相伴,盛衰相随,长相辉映;一梗二花,并蒂结莲,双双美艳;“荷”“贺”双关,“莲”“怜”谐音,弦外会意……都能映现出一种象征形象,具有一种民族习性的美学效应。四是显示诗旨和决定诗的情调。用蒲、荷莲在每章兴起,几乎连刚懂事的少年男女也能理解它所隐喻的是什么意思,其情爱诗旨和缠绵情调不用指示就会活蹦乱跳地突现出来。

其次说反复吟咏。诗三章,从结构说,结构相同,从语义说,语义相重。既然相同相重,为什么还要反复出现呢?重章迭句回环往复的形式,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从音乐角度来说,这是音乐曲式的需要,就好像突出主旋律一样,主旋律就需要反复出现,以突出其抒情主题。同时,还能增强节奏感和旋律美。从文学角度说,更具有多方面的美学效应:一是强化和突现诗的意境。此诗通过作者的设景兴情和摹写单相思者的“意”和“象”,制造出一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无可名状的朦胧意境和梦幻景象。二是突出形象性:一方面是诗本身具有了回环复沓的鲜明个性,同时也突现了诗中人物的形象性,使那位因私心暗慕、追求恳切、求而不得、痛苦迷茫的痴情女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哀坐眼前,活灵活现。三是加强抒情色彩,反复吟咏便于淋漓尽致地抒发感想,突出抒情旋律,强化抒情主题。本诗的“情”,主要是“暗慕之情”、“伤感之情”和“幽怨之情”。从“暗慕之情”来说,第一章的“有美一人”先总赞一笔,接着在第二、三章又连赞两笔,凡三致意。在荷塘侧畔艳遇英俊少年之后,“丘比特”的箭射中了她的春心,在她的心的湖面上激起一层波澜,这位怀春之女的春心一放而不可收。接着又连连具体赞美其“硕大且卷”、“硕大且俨”,心都醉了,碎了。从“伤感之情”来说,美人虽好可又“悦之无因”,于是,始而“寤寐无为,涕泗滂沱”,继而“寤寐无为,中心悁悁”,终乃涩难言终不悔”,爱的情思越浓,伤感的程度就越深,以致到了“不可脱也”的地步。从“幽怨之情”来说,她对他,一片真心痴情,以致于成为“情痴”,情切切,意绵绵,思烈烈,恨悠悠,长此以往,怎不玉损香销。看来,她是甘愿“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她的内心深处,是潜藏着幽怨和遗恨的,一怨自己无勇气,二怨门户不相当;她甚至还渴望着他“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鄘风·桑中)抱怨他为何“子不我即”(郑风·东风之墠)害得我好苦啊!都云我是痴,谁解其中味呢?这种痛苦,这种幽怨,又向谁诉说呢?究竟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单相思的痛苦局面呢?也许是社会的原因,也许是心理障碍。其实呢,“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多情却被无情恼”呢,把头抬得更高些!

这首诗,用回环复沓的形式,循章进意,加强了抒情色彩,强化了抒情主题,使女主人公的暗慕之情,伤感之情,幽怨之情得以充分抒发,层层深化,步步高涨。

总之,全诗托物兴寄,反复比兴,反复吟咏,加强了抒情性,唤醒了主题,诗旨句义全出,色香姿韵俱美。

猜你喜欢
  • 《蒲扇(外一篇)》张金凤散文赏析

    蒲草葳蕤,羽扇纶巾。“蒲扇”这两个温情的字在华夏词典里摇曳多姿,芬芳暗涌,饱含人间烟火,浓蘸民俗调子。蒲扇是最大众化的纳凉器具,在

  • 孟浩然《句》全诗赏析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逐逐怀良驭,萧萧顾乐鸣。(《省试骐骥长鸣》,诗见《丹阳集》)

  • 日美的争夺与勾结——《蓝辛—石井协定》

    1917年11月2日,美国国务卿蓝辛和日本特使石井菊次郎就有关中国问题签署了《日本和美国关于中国的换文》,一般称作《蓝辛—石井协定》。在换文中,“美国政府承认日本在中国,特别在中国之与日本属地接壤的部

  • 苏轼《和邵同年戏赠买收秀才三首》全诗鉴赏

    朝见新荑出旧槎,骚人孤愤苦思家。五噫处士大穷约,三赋先生多诞夸。帐外鹤鸣奁有镜,筒中钱尽案无鲑。玉川何日朝金阙,白昼关门守夜叉。

  • 赵笋《黄豆》

    家乡,农历的十月初一,是女儿回娘家上坟祭祖的日子。母亲一直在乡下老宅过活。每年的这个日子,我都要回一趟老家,为早逝的父亲焚香烧纸,

  • 形容乡村早晨的古诗词(清晨的乡村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乡村早晨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写山村的早晨诗,清晨的乡村诗句,关于山村早晨的当代诗歌,推荐几首。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可见是清晨田园的一番景象,通过狗吠鸡鸣更能体现乡村清晨的宁静,这两句诗表现了乡村的

  • 《出门(其二)》

    清·陆次云 回首望家山, 渐远山渐低。 侧听岸旁语, 乡音已渐移。 放舟入大河, 烟水无端倪。 偶逢相识人,遥呼心依依。 无如交行舟, 倏忽已远离。 《文心雕龙·情采》说:“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

  • 鲁迅《死》全文、注释和赏析

    当印造凯绥·珂勒惠支(Kaethe Kollwitz)所作版画的选集时,曾请史沫德黎(A. Smedley) 女士做一篇序。自以为这请得非常合适,因为她们俩原极熟识的。不久做来了,又逼着茅盾先生译出,

  • 古文辞类纂《司马长卿谕巴蜀檄》全文

    司马长卿谕巴蜀檄 告巴蜀太守:蛮夷自擅,不讨之日久矣。时侵犯边境,劳士大夫。陛下

  • 《昨夜之歌》鉴赏

    作者: 张俊山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