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著笛记》原文|翻译|赏析
唐·李肇2
李舟好事,尝得村舍烟竹3,截以为笛,鉴如铁石4,以遗李牟5。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泛江,维舟吹之6,寥亮逸发7,上彻云表。俄有客独立于岸8,呼船请载。既至,请笛而吹,甚为精壮,山河可裂,牟平生未尝见。及“入破”9,呼吸盘擗10,其笛应声粉碎,客散不知所之。舟著记,疑其蛟龙也。
1本文是国史补卷下中的一则。该书记唐代开元至长庆间一百多年的史事308件。2李肇(生卒年不详):唐代元和间翰林学士,有翰林志及国史补。3烟竹:竹子的一种。4鉴:镜,此处形容竹笛明亮如镜。5遗(wei):赠送。6维舟:疑原文此处有错字,“维”当作“为”;或“舟”当作“牟”,“维”为语首助词。7寥亮:即嘹亮。逸发:奔放。8俄:不久。9入破:古代乐曲专用名词,大型乐曲分为“散序”、“中序”、“破”三个部分,“破”的开头即“入破”,此时曲调高昂,节奏急速。10呼吸盘擗(pi):形容吹笛时用气的情况。盘:屈曲。擗:剖开。
【析点】 这篇描写音乐的短文,读之使人如闻月夜江上传来的笛声。作者使用以宾衬主的手法:写音乐,笛声为主,笛形为宾,以特异的笛形衬绝妙的笛音;写笛声,客的吹奏为主,李牟的吹奏是宾,以李牟冲天的笛声进一步托起客那震裂山河、金石为开的笛声;再配以月夜泛江的背景,这才完整地绘出了客所吹奏的超凡入圣的乐声。
李牟及客的吹奏各用了八个字描写,前四字——李牟的“寥亮逸发”,客的“甚为精壮”——是对笛声的特色进行直接描绘;后四字——李牟的“上彻云表”,客的“山河可裂”——是对笛声的效果进行夸张。描绘是实写,夸张是虚写,实虚结合,既给人具体的听觉感受,又给人造成丰富的想像。
文末写疑客为蛟龙,并非“蛇足”,虽有虚幻色彩,但收到的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艺术效果。
同样的故事还出现在较国史补成书晚二十余年的逸史,题为李謩,篇幅大为加长,情节更为曲折丰富,成为一篇传奇,但在文笔简净及笛声的描写上,本文还是有其独到之处。
-
作品:童心说 简介本篇选自《焚书》。作者李贽(1527—1602),原姓林,名载贽,后改姓名
-
刘生隐岳阳,心远洞庭水。偃帆入山郭,一宿楚云里。竹映秋馆深,月寒江风起。烟波桂阳接,日夕数千里。袅袅清夜猿,孤舟坐如此。湘中有来雁,雨雪候音旨。
-
《教民节俭,则财用足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五 联翩漕舸入神州,梁主经营授宋休。 ① 一自胡儿来饮马,春波唯见断冰流。 其十七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 ② 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 ③ 其二十 辇毂
-
问情为何物,深似海,几人沉?算麝到成尘,蚕空遗蜕,生死相寻。英雄拔山盖世,也喑哑叱咤变哀吟。何况痴男怨女,天荒地老愔愔。沾襟。有千丝万缕系双心。总慧多福少,别长会短,欢浅愁深。无论人间天上,便一般煮鹤
-
王国维《人间词话·空床难独守》经典解读 空床难独守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
-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
我参军所在的部队是山西决死纵队的老底子,于是传下了一种固定的军旅食品——合子饭。合子饭就是杂烩饭,把面片、白菜、土豆煮成一锅,再放
-
另一种阅读顾彬《预言家的终结:20世纪的中国思想和中国诗》(以下简称《预言者的终结》)这篇文章译成中文在《今天》上发表后,引起了相当
-
辛弃疾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珮环声急。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山木润,琅玕湿。秋露下,琼珠滴。向危亭横跨,玉渊沉碧。醉舞且摇鸾凤影,浩歌莫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