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旄》情诗三百首赏析
干旄
作者: 李继光 【本书体例】
【原文】:
孑孑干旄(1),在浚之郊。素丝纰之(2),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3)?
孑孑干(4),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鉴赏】:
毛序云:“干旄,美好善也。卫文公臣子多好善,贤者乐告以善道也。”朱熹对此说有所疑,姚际恒则对此说持否定态度。他认为诗经多处称女为姝,“今称贤者以妹,似觉未安”……姚氏所言被后来不少解诗家所接受。我们认为这首诗不是赞美卫文公和他的臣子的诗,而是一首表示贵族青年爱情的诗。
全诗全用赋法,各章从不同侧面铺陈贵族公子去心爱的姑娘家行聘的盛况。第一章写得较平实,“高扬着牦牛尾的采旗,在那浚地之郊的车上飘扬”。开首两句写威仪显赫的车儿是在浚地行进,点明了爱情故事发生的地点。三、四两句是说:“旗帜是白色丝线镶边,四匹良马拉着车儿飞奔。”白色在这里象征纯洁美好!五、六两句是贵族青年内心世界的自白:“那个美丽的姑娘啊,赠些什么使她高兴?”小伙子心中想的是获得姑娘的欢心,他觉得自己仪仗虽然排场,但对姑娘的心儿还有点摸不透。这样写合情合理,富于生活情趣,衬托出贵族青年满心的喜悦和纯真。
第二章开始用渲染夸张手法来铺写行聘的盛况。牦牛尾饰的旗换成了绘着鹰隼(sǔn)的采旗。良马四匹换成了五匹,这里稍带夸张,写车马之多,壮仪仗之威。其实,古代通常一车只有四马。第三章,由“良马五之”变成了“良马六之”,这是用数目的递增来渲染车马之盛,随从之多。车队从浚地之郊野到市区,向姑娘家行进,好不威风,好不热闹。作者这样写是颇具匠心的,因为越近姑娘家,越要引起轰动,这正是行聘者的愿望。这一章的夸张渲染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而有丰富的内涵,渲染那欢快热烈的气氛,也就是充分地表现了小伙子对姑娘欢悦的感情。
爱情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往往与财产地位是有密切关系的。干旄所反映的爱情是用仪仗的隆盛作标志来显露的,这是上层社会的一种方式。这一点在这首诗里表现得细致入微,如“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反复申说,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名句】若志 ① 不强毅 ② ,意不慷慨 ③ ,徒碌碌 ④ 滞于俗,默默束 ⑤ 于情,永窜伏 ⑥ 于凡庸,不免于下流 ⑦ 矣。 【注释】①志:志向。②强毅:坚强。③慷慨:充满正气。④碌碌:平庸,随声附
-
《诗经》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
宁、汉、沪的对峙与合流,是指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同以蒋介石为主的国民党实力派及其南京政府从对立到合作及形式上的组织联合,这一联合也包括了早在上海自立中央的西山会议派。 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迁都武
-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李白的诗句
【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出处】唐·李白《关山月》【译注】一轮明月从天山上升起,悬 浮在苍茫无际的云海间。天山:指今甘 肃省西北的祁连山。【用法例释】用
-
“客心惊落木,夜坐听秋风。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客心惊落木,夜坐听秋风。朝日看容鬓,生涯在镜中”是关于描写“情感抒写·(十)惆怅叹惋”类的诗句。 叶落飘零,本是自然
-
作者: 李谋 【作家简介】莫莫·茵雅(1944—1990),
-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
《汉魏六朝散文·曹丕·与吴质书》原文鉴赏 二
-
《钱余于库,米余于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白居易的诗句
在白居易的诗句中,他描述了一个美丽而娇媚的女子。她的一笑能够令所有人都为之倾倒,让六宫嫔妃相形见绌。上一句是“回眸一笑百媚生”,意指当她回头一笑的时候,她的美丽与妩媚尽显无遗。下一句是“六宫粉黛无颜色”,意味着她的美貌超越了六宫嫔妃的妆容。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绝世倾城的女子,她的美丽无与伦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