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情诗三百首赏析
天保
作者: 张镛 【本书体例】
【原文】:
天保定尔(1),亦孔之固(2)。俾尔单厚(3),何福不除(4)?俾尔多益,以莫不庶(5)。
天保定尔,俾尔戬榖(6)。罄无不宜(7),受天百禄。降尔遐福(8),维日不足。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9)。如山如阜(10),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吉蠲为饎(11)。是用孝享(12)。禴祠烝尝(13),于公先王(14)。君曰卜尔(15),万寿无疆。
神之吊矣(16),诒尔多福(17)。民之质矣(18),日用饮食。群黎百姓(19),遍为尔德(20)。
如月之恒(21),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22)。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23)。
【鉴赏】:
天保是一首安邦治国的乐歌,颂扬神灵、恩赐保佑是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我国远自唐尧虞舜,近至清末民初,历代统治者总是把神灵抬到最高位置上,借以神的力量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其实这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思想。西周时期,“君权神授”、“神权至上”的思想更为严重。周人认为,要巩固政权,就必须把颂扬神灵当作安邦治国的头等大事。这首诗就是通过对神灵的颂扬、对祖宗的祈祷、对国君的赞颂,实现上天恩赐禄、祖宗辅佐政权、国君江山永固的美好愿望,反映了周人强烈的神权主义思想观念。
全诗六章,章六句。根据诗的内容和结构,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来赏析此诗。
一是敬颂神灵,祈求天下太平。诗的开头先以“天保定尔”一句起首,开宗明义地指出,只要神灵保佑,天下就能太平。并由此总起,联其一、二、三章,为诗的第一部分。第一章写众臣颂扬神灵。周人深知,要江山永固,必求神灵保佑。因此,在他们看来,颂扬神灵是天经地义,只要对上天顶礼膜拜,神就会恩降宏福。“亦孔之固”,王权牢固,国家兴旺,这是福之一;“俾尔单厚”,物产充足,百姓富裕,这是福之二;接着以反问的“何福不除?”来强化神灵的威力,表达了周人颂物苍天的强烈愿望。不仅如此,“俾尔多益”,你的财力会不断充足,国家会逐渐强大,这是福之三。总其三者,诗人以“以莫不庶”的双重否定句,进一步肯定了神的威力,指出颂物神灵的重要原因。第二章写神灵恩赐福禄。由于对神灵崇拜颂扬,苍天必张福于天下。“罄无不宜,受天百禄”两句,说明神灵恩将福报,普天之下享不完的荣华,受不尽的富贵。“降尔遐福,维日不足”两句,又从时间和空间上指明神恩浩大,福分无穷。第三章写国君的恩德崇高。周人坚持“神权至上”的信条。他们认为,由于神灵的保佑,国君的“恩德”与“宏福”是一致的。恩德崇高,宏福必然接踵而来,而福分巨大,恩德也高耸如山。诗的开头先用“以莫不兴”的双重否定的,肯定国君的宏福,提出百事兴旺,万事如意的美好愿望。接着连用“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的比喻,把天祚宏福比成高山峻岭,喻为江河巨流而源源不断。这里显然是以福颂德,指出神威之大、国君崇高而一尊的道理。上述三章,皆为颂扬之词,并不等于现实之物,仅仅是对苍天的寄托,对国君的祝愿而已,借以表达“君权神授”的思想信念。
二是祈祷列祖列宗辅佐国君,授福于民。诗的四、五两章为全诗的第二部分。周人认为,列祖列宗是授命于神的,为神的化身。诗经·文王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文王陟降,在帝左右”,就是这种思想的具体真实的反映。第四章先写对先祖的虔诚之心和敬献之情。“吉蠲为饎,是用孝享”,选择良辰,尽用美酒,敬献上天,供祭先祖,以求辅佐。一个“孝”字,既表明他们的无限忠诚,又反映了祭神拜祖的强烈愿望。为了朝政兴旺,国家繁荣他们“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对列祖列宗要一年四季供奉祭品,常年不断,可见敬颂之情多么真诚深切。古代祭礼时,借活人扮演成神像,并代神灵说话。“君曰卜尔,万寿无疆”,这里的“君”就是指扮成神像的活人。他说,祖宗的灵魂已经降临,并先赐当朝国君万寿无疆。这里显然是借“君”之口,提高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有先祖的辅政,江山定可永固不变。诗的第五章写祖宗辅佐国君,授福于民。由于对祖宗竭尽诚意,敬献忠心,所以宏福必然降临于普天之下。百姓之中,民之享用,国之安宁。开头两句“神之吊矣,诒尔多福”,极言祖先赐于的宏福大运。接着以“民之质矣,日用饮食”,写质朴厚道的百姓,饮食充足,日用俱全,所以庶民百姓对国君不胜感恩戴德。“群黎百姓,遍为尔德”,表达了这种感激之情。不过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对广大人民是不会有什么“恩德”可言的,他们的所谓“恩德”,仅仅是堂而皇之的骗术,是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
三是对国君的颂扬与祝愿。在周代统治阶级的心目中,虽然“畏天之危”(诗经·我将)、“敬天之怒”(诗经·板),但是强调神权,是为了强调神权,是为了强化政权。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君就是至高无上的代表,所以第六章在敬苍天、拜祖宗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颂扬君权神圣威严。开头“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四句,采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颂扬国君好比一轮新月,将日日丰盈;又宛如旭日,将从东方冉冉升起;又同南山,千年百岁,永不崩殂。可见国君居位之高,神器之重,福禄之大,益寿之长,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接着又以“如松柏之茂”作比,喻王权牢固强大,不可动摇。最后用肯定的句式,反问的语气,“无不尔或承”,强调王权世袭的重要,达到子孙百代继承王位的目的。
天保一诗的艺术特色,后人曾有“天保九如”之说。明人钟惺在诗经三卷中说得好:“前后九‘如’字,笔端鼓舞,奇妙”可见天保用喻联珠、着意渲染、反复夸张是非常成功的。如“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三句,从山丘到河流,从静态到动态,喻神威浩大,苍天仁慈,进而表达了国君的恩德崇高,福禄无穷的赞颂之情;诗中又用“如月之恒”、“如月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来比况国君事业的欣欣向荣。由于天保连用九“如”字,有祝贺福寿之意和连绵不绝之情,后人故以“天保九如”为祝寿之辞,成为诗歌创作仿效的典范。
-
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起醉颜。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蹋竹歌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蓄的表达生日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自己过生日的诗词,表达生日的古诗词,形容生日的古诗词。1,《壬辰生日儿侄诸孙有诗所言皆过记胸中所怀亦自作》北宋:苏轼生日今朝是,匆匆又一年。读书真已矣,闭目但茫然。下种言非妄,开花果定圆。白
-
一入吴王殿,无人睹翠娥。楼高时见舞,宫静夜闻歌。半露胸如雪,斜回脸似波。妍媸各有分,谁敢妒恩多?
-
一凶乃一吉,一是复一非。孰能逃斯理,亮在识其微。三黜故无愠,高贤当庶几。但以亲交恋,音容邈难希。况昔别离久,俱忻藩守归。朝宴方陪厕,山川又乖违。吴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矶。同会在京国,相望涕沾衣。明时重英
-
节 ① ,亨;苦节 ② 不可贞。(《易经·节》) 注释 ①节:卦名,象征节制。②苦节:过度节制。 译文 节制之道可以亨通;但若过度节制,就偏离了正道。 感悟 节制固为美德,但若过分节制,发展到为谋财而
-
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王自杖之。赋曰: 有皇汉之明后,思明达而玄通。飞文藻以博致,扬武备以 凶。乃炽火
-
病万变,药亦万变。 ——《吕氏春秋·察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五蠹》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西汉]桓宽《盐铁论·忧
-
杨万里 山庄又报李花秾,火急来看细雨中。 除却断肠千树雪,别无春恨诉东风。 这首咏李花诗写得颇具情趣。“山庄又报李花秾”一句写山庄李花开得正盛,一“又”字表明似乎是年年如此,今又如此。接着一句“火急来
-
《倾杯》 年代:宋作者:柳永 离宴殷勤,兰舟凝滞,看看送行南浦。 情知道世上,难使皓月长圆,彩云镇聚。 算人生、悲莫悲于轻别, 最苦正欢娱,便分鸳侣。 泪流琼脸
-
杨柳枝(八首选六) [唐]白居易 陶令门前四五树,亚夫营里百千条。何似东都正二月,黄金枝映洛阳桥。 依依袅袅复青青,勾引清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 红板江桥青酒旗,馆娃宫暖日斜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