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为夫妻》情诗三百首赏析
结发为夫妻
【原诗】:
结发为夫妻(1),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2),嬿婉及良时(3)。
征夫怀往路(4),起视夜何其(5)?
参辰皆已没(6),去去从此辞(7)。
行役在战场(8),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9)。
努力爱春华(10),莫忘欢乐时。
【译意】:
结发做了夫妻,恩爱两不怀疑。
欢娱只在今晚,欢爱趁着这时。
征夫惦记出门,起身看夜几时。
群星都已隐没,从此辞别分离。
行役远赴战场,相见没有日期。
握手一声长叹,泪多因生别离。
努力珍爱春光,莫忘欢乐之时。
活着当再归来,战死当长相思。
【点评】:
本篇最早见于文选,题为苏子卿诗,共四首,这是第三首。现在一般认为,此组诗应是东汉末年无名氏的作品。这是一首征夫赴役赠留其妻的诗,作品描写了夫妇离别时的柔情蜜意和真挚深厚的感情。反映出在动乱社会中,普通百姓的缕缕愁思和声声哀怨。“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两句既表现了大丈夫的豪情悲壮,又反映了小儿女的缠绵柔情,让人感觉到一幅以烽火战场为背景,以缠绵爱情为主题的感人画面。
-
正抽碧线绣红罗,忽听黄莺敛翠娥。秋思冬愁春恨望,大都不得意时多。
-
汉末建安中 〔2〕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 〔3〕 ,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没水而死 〔4〕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而为此辞也。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5〕 。“十三能
-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怕 一作:恨) (无归路 一作:迷归路)长门事
-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图画天开。”首三句写总写了姑苏台的高峻的形势。使得整首曲子一开始便有了一种开阔的气势,为接下来的怀想和抒情做好了铺垫。“百花洲上”点明了姑苏台的位置,即在苏州城西南的百花洲上,靠近太湖。苏州是春秋时吴国的都城,
-
过夜的小客人 ◆ 扎拉森 清晨来临,我躺在暖烘烘的被窝里。突然,传来一声呼唤,打断了我残留的睡意。我是该醒了,我该马上就起床。
-
清平乐 【宋】张炎 采芳人杳,顿觉游情少。 客里看春多草草。 总被诗愁分了。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 三月休听夜雨,如今不是催花。 【简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古诗词课课后反思,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古诗的教学反思怎么写,读古诗古文反思2000字。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是一个很需要研讨的问题,必须引起教材编写、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个是选材,是否合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否对古文字词
-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天汉东穿白玉京,日华浮动翠光生。桥边游女佩环委,波底上阳金碧明。月锁名园
-
送君游梅湖,应见梅花发。有使寄我来,无令红芳歇。暂行新林浦,定醉金陵月。莫惜一雁书,音尘坐胡越。
-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丙午(1186),姜白石客游于湖南长沙,登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最高峰祝融峰,发现了献神曲《黄帝盐》、《苏合香》乐谱。两曲原来都是唐代乐曲。继而又从乐师旧书之中,发现了商调《霓裳羽衣曲》乐谱。《霓裳羽衣曲》,原为盛唐著名宫廷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