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大东沟战事吊邓总兵世昌(节选)·[清]缪钟渭》原文
[清]缪钟渭
呜呼人生孰不死,死亦要贵得其所。
重如泰山轻鸿羽,流芳遗臭俱千古。
将军视死甘如饴,凛凛大节青史垂。
嗟彼军前身伏法,畏敌如虎亦奚为?
此诗节选自缪钟渭的纪大东沟战事吊邓总兵世昌。大东沟战事,是清光绪二十年(1894)日本侵略朝鲜,并向中国挑衅,引起“甲午战争”之役。中国北洋舰队和日本舰队在黄海大东沟附近进行决战。邓世昌指挥致远舰英勇作战,重创敌军;当炮弹用尽、兵舰重伤时,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主力舰吉野号冲撞,准备与之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与全舰二百五十名官兵同时壮烈牺牲。此役中,济远舰管带方柏谦,当半岛遭到日舰袭击时,曾下令悬白旗不战而逃,大东沟战斗中,方柏谦眼见致远舰被击沉,他不去救援,仓皇逃走,后受到军法制裁,在旅顺正法。这首诗既歌颂了邓世昌的英勇殉国,也谴责了方柏谦的贪生怕死。
节选的这部分实际上乃将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以诗的语言予以表现。“人生孰不死”,人都是要死的,不管是享尽天年,还是横遭不测,都逃不脱这最后的结局。但死要“贵得其所”,为人民、民族、国家、正义而死就是死得其所。这种死便重如泰山。反之,追名、逐利、卖国、投敌而死,则死得轻如鸿毛。邓世昌“视死甘如饴”,他为了抵御侵略者,不惜与敌人同归于尽。这种人自当名垂青史。宋代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正气歌中说:“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明代瞿式耜在浩气吟中说:“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这些民族英雄、爱国英烈,都深明生的意义、死的价值。
作者将邓世昌与方柏谦对比了写,一死得重如泰山,一轻如鸿毛,一流芳百世,一遗臭万年,充分说明了死要“贵得其所”。这首诗虽然在所表达的思想与表现手法上并没有什么创见、新颖之处,但将该段史实记录下来,且是非分明、爱憎强烈,还是值得一读的。
-
天净沙·夏 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 绿树阴垂画檐。 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白朴简介:白朴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白朴,字仁甫,一
-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这城离我的故乡不过三十里,坐了小船,小半天可到,我曾在这里的学校里当过一年的教员。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馆
-
吴起强魏扶楚而著《吴子》《吴子》是我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着,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中的军事理论
-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春节的诗歌,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春节的诗歌
-
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临危而智勇奋,投命而高节亮。》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那知芳岁晚,坐见寒叶堕。吾不如腐草,翻飞作萤火。
-
原文 胡旦 1 ,文辞敏丽,见推一时 2 。晚年病目 3 ,闭门闲居。一日,史馆共议作一贵侯 4 传。其人少贱 5 ,尝屠豕 6 ,史官 7 以为讳之即非实录,书之又难为辞 8 ,相与 9 见旦。旦曰
-
【注释】 选自宋·苏轼《凌虚台记》。 废:荒废,毁坏。 成:成功,成就事业。 相寻:交替变化。 【赏析】 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苏轼28岁,时任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省凤翔县)判官(治
-
《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吐温(1835—1910)的中篇小说。素以诚实清高著称的哈德莱堡,享有“不可败坏的市镇”的美誉。但有一次,它得罪了一个过路的外乡人,这人
-
还子无苦颜,羁人寡欢趣。宛马东道来,西风常反顾。予也塞鄙人,谬习从章句。会值好文时,凌风偶鸾翥。天路岂不廓,翱翔非所慕。华岳云台边,翳翳绕松树。其下盘茯苓,其上栖白鹭。归与依吾乡,延年而保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