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宋]张良臣》原文与赏析
[宋]张良臣
谁家池馆静萧萧,斜倚朱门不敢敲。
一段好春藏不尽,粉墙斜露杏花梢。
此诗用沉寂凄静的人居环境与生机盎然的春天万物造成静与闹、萧条与荣华的对照,称颂自然界事物的运动脉律和生机活力,哀感喟叹世俗生活的富贵豪奢不能天长地久,与之同步。
首句写主人离去,庭院寂寥,园苑失治,荒芜萧然。“谁家”,偶然至此,不明其主,切“偶题”随遇触兴之义。“萧萧”,形容草木丛杂,冷落凄清。杜牧怀吴中冯秀才有句:“长洲苑外草萧萧”。“池馆”,位于池畔的馆阁亭榭。“池塘生春草”(谢灵运句)、“春生池榭中”(元稹句),池中最易萌现春的信息。故写池,为写春也。次句,出现“斜倚”的诗人自我形象。“斜倚”,伫立很久,身或倦怠,下意识地倚门而立,仍不舍离去。如此流连忘返,因为什么?是苑内春色诱人,还是别有他故?诗人故意不挑明,留给读者去意会。“不敢敲”三字,更是欲伸又缩,蕴藉空灵。或不愿以“敲”声打破馆阁的静谧,或与主人不相识,敲门求进似嫌冒昧,极微妙地体现着诗人为馆内景致吸引而又不好径入的心理活动。春秋礼制,王侯贵族宅门用红色,表尊贵;后富贵人家皆为之。故“朱门”一词,亦微露馆舍主人身份。
从人的声息、活动、踪迹的角度,诗人感受到池院萧然。然从自然事物的角度看去则相反。院内繁花似锦,蝶舞莺啼,争奇斗姸,璀灿成丛。一枝鲜红浓艳的杏花梢条斜出粉墙,典型地写照了池苑中春光正媚、花开烂漫的盛景,以及春的精神正以封闭不住、包藏不了的生命力向外发展的动态气势。在这里,“藏”与“斜露”呼应。“斜露”是前提,有斜出的花梢,方可想见垣里春色饱和外溢;进而把粉墙阻挡视线,理解为关锁、隐“藏”了春色。“藏”是“斜露”的补笔,没有“藏”就无所谓“露”,“藏”字的出现,才使花枝破“藏”而出的力度得到强调与渲染。“斜露”又和“斜倚”相照。斜倚,犹疑、迟缓,动作性偏弱;斜露,则挺然伸出,动态性极强,把春的矫健劲拔一下子抖落出来。宋叶绍翁写过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与此诗取径仿佛。略有不同的是,叶诗以红杏出墙反映新生事物不能禁锢、必然冲破樊篱生长的道理,而此诗似多一层“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岑参句)的感伤情调。
-
法国象征派诗人阿尔图尔·兰波*的一部散文诗集。作品共分几个部分,约两万字左右。这是在兰波被魏尔兰*开枪打伤回到家乡之后,于1873年4月
-
磨此千年鉴,朱颜清可览。君看日月光,无求照人胆。
-
《梦中得鹿》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列子·周穆王》:“郑人有薪于野者,遇骇鹿,御而击之,毙之。恐人见之也,处而藏诸隍中,覆之以蕉,不胜其喜。俄而遗其所藏之处,遂以为梦焉,顺途而咏其事。旁人有闻者,
-
空山不难到,绝境未易名。何时谪仙人,来作钧天声。胸中几云梦,余地方恢宏。长庚与北斗,错落缀冠缨。黄公献紫芝,赤松馈青精。溪山久寂寞,请续离骚经。抱枝寒蜩咽,绕耳飞蚊清。谪仙抚掌笑,笑此羽皇铭。我顷尝独
-
近年来,考古发掘发现了不少古梵文“法身偈”,亦称“法陀罗尼”。所谓“法陀罗尼”即对所闻佛法坚持不忘。它常被作为密宗咒语铭刻或书写在佛教文物上遗存下来。密咒在佛教密宗被解释为佛菩萨的心音,佛佛相传不通它
-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选自《论语·子罕》第十九章。 为山:堆土成山。 篑:盛土的竹筐。 止:停下来。 平地:平整土地。 覆:倾倒。 【赏析】 孔子认为学习和道德修养是一个不断深入发展和提高的过程,决不能浅尝辄止。
-
幼时读苏东坡《石钟山记》,爱其文章奇诡,绘声绘色,大为钦佩,爱不释手,往复诵读,至今犹能背诵,只字不遗。但是,我从来也没有敢梦想,自己能够亲履其地。今天竟能于无意中来到这里,真正像做梦一般,用金圣叹的
-
汪士慎 目眩心摇寿外翁,兴来狂草活如龙。 胸中原有烟云气,挥洒全无八法工。 汪士慎,清书画家,详见汪士慎《题蚕豆花香图尺页》赏析。这首绝句,是汪士慎题咏自己草书及其创作心态的。 “目眩心摇寿外翁”。寿
-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一作九)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无庸客昭世。衰鬓日(一作白)如蓬。顽疏暗人事。
-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五言诗通篇咏香兰杜若。香兰和杜若都是草本植物,秀丽芬芳。兰若之美,固然在其花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