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赵翼《读史》诗意|阅读答案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赵翼《读史》诗意|阅读答案

历历兴衰史册陈,古方今病辙相循。

时当暇豫谁忧国,事到艰难亦乏人。

九仞山才倾篑土,一杯水岂救车薪。

书生把卷偏多感,剪烛徬徨到响晨。

赵翼(1727—1814),字云崧,号瓯北,江苏阳湖(今武进)人,乾隆时期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是有名的诗人兼历史学家,著有二十二史札记、陔余丛考、瓯北诗集、瓯北诗话等。他的政治思想是正统派,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他的诗风格明快,但诗中议论较多,论诗诗比较有名。

本诗一开始就提出了历史经验与人的实践行为不能统一的矛盾现象。他以诗的概括语言向人显示,本来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兴衰成败,治乱存废,一宗宗,一件件,都写得清清楚楚,兴盛与败亡,大体不离人所共知的那些原因。后来的人们却往往忽视前人的经验教训,结果使自身行使的政事,又染上了历史的陈疾;这时若用历史上服用过的药方,来医治后代人的疾病,正好是对症治疗;也如同轨距相同的车子,前车走过,后车相随,辙迹相循地走下去,但却都在同一方地翻了车。赵翼是一个旧时代的历史家,他看出了封建王朝的败亡历史教训,却又不能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揭示它的历史客观必然性。他写诗寄托感怀,也是想提醒当朝执政者,还是多注意总结和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为至关重要。

在诗中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失望和史家的忧虑。诗人写的是乾隆时代,当时很多人(主要是官僚士大夫)陶醉在盛世的升平岁月当中,觉得天下太平,应该高枕安卧,优游岁月,满可以宽纵享乐一番,不必忧虑邦国大计了。诗人以无法计数的古今历史教训为基础,发出了令人叹服的预言,告诫世人,这样的后果是不堪想象的!因为如果平常不注意国家的治理,待事态严重,漏洞百出,问题已经到了积重难返之日,才感到事态的危机,那时有几人能力挽狂澜,在破败形势里面创造中兴局面?赵翼是一个正统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忧国伤时,当然首先是为了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远见卓识的目光。

诗的第三联是首联和颔联引伸出来的具有针对性又包含有普遍哲理意义的诗句。历史上许多人做事是有始无终的,往往是浅尝辄止,这样总是难成大功,如为山九仞高,才倾倒一筐土,便希望有所成就,这当然是不可能的。而问题发生之后,不能正视其严重事态,用一杯水想浇灭一车柴薪燃起的大火,也是不可能做到的。这是说,不论创造功业,还是挽救失败,没有足够的努力条件,都是不能奏效的。这种规律是适用一切领域的有意义的创造作为的。

诗人是在一个黑夜中研读和思索这些历史经验的,他的思绪浮想联翩,有识于历史经验,也有感于现实事端,

彻夜不能入眠,剪烛,傍徨,一直迎来了又一个喧闹的早晨。然而目中所见的现实,又是充满了病态的时局,史册上的兴衰治乱的记载,虽已成为历史经验的“古方”,还是没有人主动地以它去防病治病,这也正是“书生把卷偏多感,剪烛傍徨到响晨”的原因所在。

这首诗中有不少议论成分,但由于充满了哲理抒情,还是很可以给人以美感教育的。诗里凝聚的浓重的感慨之情,清醒的现实忧虑,形成了激情的理性,理性的激情,读后令人思索不已。

猜你喜欢
  • 于谦《石灰吟》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 诗词绝句鉴赏

    于谦《石灰吟》诗词原文: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蚕机。

    老去只知勤补儿,少来能脱少来能奃。

    赏析:

    在这首《石灰吟》中,于谦以简洁明快的文字表达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慨。

    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蚕机。”以自然山川的名字“巴山楚水”来形容作者所处的环境湖广平原,突出了荒凉的景象。接下来提到“二十三年弃

  • 古代诗文名篇之庾信诗《拟咏怀·畴昔国士遇》原文、鉴赏和解读

    庾信诗《拟咏怀·畴昔国士遇》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已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本篇为《咏怀诗》的第六首。庾信十五岁便进入东宫为

  • 岑参《陪群公龙冈寺泛舟(得盘字)》全诗赏析

    汉水天一色,寺楼波底看。钟鸣长空夕,月出孤舟寒。映酒见山火,隔帘闻夜滩。紫鳞掣芳饵,红烛然金盘。良友兴正惬,胜游情未阑。此中堪倒载,须尽主人欢。

  • 古文辞类纂《苏子瞻大臣论上》全文

    苏子瞻大臣论上 以义正君而无害于国,可谓大臣矣。 天下不幸而无

  • 雨 巴金

    在一个城市里住了三个月,现在要搬到另一个更热闹的城市去了。不凑巧搬家的前一天落起雨来。这雨是从正午开始落的,早晨太阳还从云缝里露过面。但是报纸上“天气预报”栏里就载了落雨的事情。 一落雨,就显得凄凉了

  • 《闹花丛》原文和解析

    闹花丛 清本衙藏板本《闹花丛》扉页书影 清初姑苏痴情士序刊本《闹花丛》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一名《闹花丛快史》。四卷十二回。题“姑苏痴情士笔”,其真实姓名不详。成书于清初。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

  • 徐少林《野营拉练》

    一一九七四年的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那一天,我们某部八连野营拉练宿营到甘肃省岷县普麻公社赵家沟大队,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村子里,在那儿

  • 苏轼《残句暗麝著人簪茉莉》全诗鉴赏

    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烦醉槟榔。

  • 论将·《吴子》原文翻译注释与鉴赏

    战争,是敌对双方的集体厮杀,其千军万马之所以能协调统一者,关键乃在于将军。故历代兵家之著述,无不给“将”以极其重要的地位。

  • 林徽因《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

    今天是你走脱这世界的四周年!朋友,我们这次拿什么来纪念你?前两次的用香花感伤的围上你的照片,抑住嗓子底下叹息和悲哽,朋友和朋友无聊的对望着,完成一种纪念的形式,俨然是愚蠢的失败。因为那时那种近于伤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