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小村》诗意|阅读答案
淮阔洲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相呼,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啮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有名诗人。梅尧臣出身贫寒,曾任主簿令、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比较接近下层人民生活。主张诗歌要有“美”有“刺”,提倡平淡、写实,在反对当时的形式主义的诗歌流派“西昆体”方面起过重要作用。他的诗有的比较感人,有的过于质朴、枯燥、散文化。
诗人经行淮河岸边,忽然发现河中的小洲上住有人家,他进村去做了实地考察,看到村民极为贫困,到处是破败景象。院落无门,村民身上无衣,打鱼的小船搁置在岸上,缆绳已经腐烂,桑树因受到水冲,根部外露,已经枯死。诗人为这里人民的穷困而悲叹,更对当政者不过问人民的困苦而感到愤懑,他责问有司:人民生活困苦到如此地步,他们真是枉入了堂堂大宋的版籍,编为王民,可是有谁关心他们的疾苦呢?
这首诗以首句的“忽”见为起端,然后五句全是写忽见之惊讶情景,中心是贫穷破败,其程度是人们在外界生活中不可想象的。在具体展开这些画面时,一句写一个侧面,从居住简陋到寒鸡争食,从老叟无衣到船破缆断,从水浪冲淹到农桑毁坏,细节真切,现象典型,其中充满了诗人对于这些可悲情景的激愤同情。诗人在描绘了贫穷破败的非常状态以后,以理性的激情,发出了一种愤怒的感慨,语意非常深刻,语调非常有力,从嗟叹生民之苦,而锋及统治王土王民的封建压迫者。梅尧臣主张“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尧臣语)此诗可以当之。
-
皇甫冉花枝出建章, 凤管发昭阳。借问承恩者, 双蛾几许长?题名为“婕妤怨”,这是唐
-
【注释】:(予之至京师也,友人崔太史子钟曰:“久不闻何子言矣,为我作《崔生行》。”)
-
宋祁《录田父语》 岁维孟冬 2 ,京县大穰 3 ;户既还定 4 ,乡无捐瘠 5 ;室家溱溱 6 ,厥声载路 7 。于是先生命从者具柴毂适野而观之 8 ;汁者满篝,稆者如茨 10 ,馌者弗仇饷 11 ,
-
辛弃疾此词因梦而作。一起“恨之极”两句总摄题旨,以下承以五事:一二叠分咏四事,三叠归到难敌本事,虽人异事异,然皆怨愤变化则同。结韵化蝶,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题序中说作者梦有人送给他一件石研屏,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湘潭张难敌因
-
作者: 李伟昉
-
倘来轩冕,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堪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减。世事从教,浮云来
-
毋庸置疑,无论是黑土地上的乡情,还是老胡同里的记忆,对一个游子来说,都会不同程度地植根于心田,感觉被一根绳线牵着,不由得常常想起“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明妃村——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
-
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注释】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专诸:春秋时吴国勇士。王僚:春秋时吴国君主,名僚。 聂政:聂政:战国时韩国勇士。韩傀:韩相,字侠累。 要离:春秋时吴国勇士。庆忌:春秋时吴王僚之子。 【赏析】 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