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情诗三百首赏析
黍离
作者: 冯怀玉 【本书体例】
【原文】:
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鉴赏】:
关于黍离的主旨,有不同的解说。诗序说:“黍离,悯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悯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是说诗的作者是东周王朝的一位大夫,诗的主题是悲西周的灭亡。古人多从此说。近人研究此诗,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说:“这是有名的故宫禾黍之悲,事实上怕就悲自己(旧家贵族)的破产。”余冠英诗经选说:“……从诗的本身体味,祗见出这是一个流浪人诉忧之辞,是否有关周室东迁的事却很难说。”这些说法均值得思考。但由于古代治诗经者都沿袭诗序的观点,历代文人慨叹历史盛衰兴废,多引用或化用这首诗的诗意。“黍离”一词已成为感慨亡国触景生情之词。“黍离之悲”也成为表达故国哀思的一句成语。曹植情诗:“游子叹黍离,处士悲式微”。陆机辩亡论:“夫然,故能保其社稷而固其土宇,麦秀无悲殷之思,黍离无愍周之感矣。”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自序:“麦秀之感,非独殷墟;黍离之悲,信哉周室。”我们今天读这首诗,仍不妨沿袭前人的看法,把它看成是一首凭吊故国的诗作,这对于理解诗人抒发的那种深沉的忧思,是有帮助的。
全诗三章,三章复叠,只在每章的第二句和第四句换了六个词语。第二句分别用了“苗”、“穗”、“实”,第四句分别用了“摇摇”、“如醉”、“如噎”。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重章叠咏形式。方玉润说:“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诗经原始)每章首二句都从看到的黍稷写起,既是写景,也是起兴;都是互文见义,“离离”既写黍,也写稷。“苗”、“穗”、“实”既写稷,也写黍,表现从春到秋作物生长过程。每章的前两句反复描写黍稷生长茂盛,果实累累,而生长这黍稷的地方正是从前周王朝的宫室宗庙。京都过去的繁华,今日的荒凉,不禁使诗人悲从中来。我们读到这里,不由地想起杜甫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第三、四两句,写眼前的这些景象使诗人悲痛欲绝,其外在表现便是“行迈靡靡”,双腿象灌了铅一样,迈不开步子。而诗人内心的感觉是“摇摇”——精神恍惚,“如醉”——神志昏迷,如醉酒一般,“如噎”——心头被什么东西堵住一样,忧深气逆不能呼吸,悲痛之情不断加深。五、六两句反复咏叹,直接抒发内心的忧伤,回旋往复,无限哀苦。最后两句呼号问天:“苍天啊苍天,这是什么人干的啊!”唏嘘欲绝,悲怆之情达到顶点。以诘问作结,含蓄无穷。
黍离是一首抒发沉痛的忧伤之情的诗篇,真挚、深沉,不愧为诗经中的名篇。
-
乱雪千花落,新丝两鬓生。老除吴郡守,春别洛阳城。江上今重去,城东更一行。别花何用伴,劝酒有残莺。
-
《囚山赋》是一篇抒情赋,用幽思苦语写成,读之令人凄恻。前半部分扣住主题上的“山”字,大做文章,反复描写,不仅写到山水自然的荒莽凶险,展现了自己遭到无枉贬谪的悲愤心。永州群山环绕的景象,借景抒情,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囚徒,被禁锢在南方蛮荒之地。
-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风云雨雾·雨后”类的诗句。 随着一弯彩虹渐渐地黯淡下来,雨亦停了,天亦晴了,天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原题】:闻诸君不裹粮游山暮归清坐静林僧居相与乐以忘饥仆老病独在见遗辱君瑞示诗盛道僧居梅竹之赏辄次韵奉答
-
有所思 ② ,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 ③ ? 双珠玳瑁簪 ④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 ⑤ ,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⑥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 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 ⑦ ,兄嫂当知之。 妃
-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一作亦?回,猗猗散青玉。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
【名句】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 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举措》。根据人来安排官职就会混乱,根据官职来选择人就会井然有序。说明不能因人设事,而应当因事设官,并选择适当的人来充任。
-
【名句】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 语出《礼记·缁衣》。下级对待上级,不是顺从他的命令,而是顺从他的行动。说明上级领导应当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事:奉事,对待。从:顺从。
-
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荫系钓舟。 作者紧扣诗题,一开始即纯写江上之景,尺幅万里,展示出一个无限寥廓的空间。“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这是富于季节性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