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泉水》情诗三百首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泉水》情诗三百首赏析

泉水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原文】:

毖彼泉水(1),亦流于淇(2)。有怀于卫(3),靡目不思(4)。娈彼诸姬(5),聊与之谋(6)

出宿于泲(7),饮饯于祢(8)。女子有行(9),远父母兄弟(10)。问我诸姑(11),遂及伯姊(12)

出宿于干(13),饮饯于言(14)。载脂载舝(15),还车言迈(16)。遄臻于卫(17),不瑕有害(18)?

我思肥泉(19),兹之永叹(20)。思须与漕(21),我心悠悠(22)。驾言出游(23),以写我忧(24)

【鉴赏】:

泉水这首诗。诗序说它写的是“卫女思归也”。此说是正确的。卫国女子嫁给诸侯,婚姻不如人意,要回到卫国的娘家,却达不到目的,便唱出了这首忧心之歌。从她的自陈中,可以看出她是上层社会的人物,她怀念故国,离愁万端,不能自已。

全诗共四章,首章叙写卫女思归,与陪嫁来的诸姬共同商议。诗一开始运用诗经中常用的“兴”的手法来表达卫女思归之深切之情。所谓“兴”,宋代的李仲蒙作了精当的概括:“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者也。”(见胡寅斐然集·与李叔易书)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诗人看到泉水涌涌不息,最后仍流入淇水。淇水乃卫国的河流,这就自然引出怀卫之情。“有怀于卫”就是这种触泉水入淇水以起情的产物。泉水始出,涓涓细流,流入淇水,滚滚滔滔。这又比况卫女思念故国之情由小而大,终不可排遣。这里既说明卫女思念故国的思想的发展过程,又说明思绪已非常强烈,犹如滔滔的淇水,不可阻挡似的。“靡日不思”便是这种怀归的最强者。就是这种强烈怀归之情又促使她迫不及待地与诸姬商议归卫之事。一个“娈”字充满称颂之情,可以看出她与众姊妹平时相处和睦,相敬若宾,情意笃厚;这正是“聊与之谋”的感情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他们可以无话不说,追忆往日,叙叙旧情,思念亲人,议议归程,情诉不完,含情不尽。正如明人朱惺所云:“愁人实境”。

第二章、第三章是卫女与诸姬“聊与之谋”的具体内容。这两章均用铺叙手法,先回忆自己出嫁的情景。当初她出嫁时,曾经“出宿于泲,饮饯于祢”。泲、祢,都是卫国两个地名,是卫女出嫁时所经过的地方,因此忆往事记忆犹新,思卫之情亦在其中。根据地理志、禹贡:导沇水东流为泲。可见,这两处是所经水路。女子出嫁去向远方,就意味着远离父母兄弟。彼此可望而不可及,剩下的只有无日无夜的思念,默默地啜饮着骨肉生离的苦痛。要想返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路程遥远之外,还有两个难关:一要事先征得婆婆同意,婆母同意,方能返卫,否则,就是枉费心机。一般说来,这一关是不好过的,无重大变故,妇女是不能归宁的,即使上层贵族妇女也不能幸免。二要再和姊妹们商议,要回一块回,不能丢下一个不顾。且返卫是件大事,牵涉两国的关系。弄不好就会造成两国兵戎相见,引起祸端。事关重大,不和诸姬商议能行吗?可见卫女虽有怀于卫,但并不冲动,表现出沉着、冷静的性格、气度不凡。

第三章“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表现了与“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同样的情感。干、言,都是卫国两个地名。是卫女出嫁经过的地方,指的是陆路。如果说卫女在第二章点明泲、祢两地,是设想如何从水路探亲的话,那么,这里点出干、言二地名,显然是筹画从陆路而归,其用心何其良苦。卫女思家心切,仿佛马上就程,回归卫国。于是给车轴涂上油脂,并上好键,保证返家的车子在路上不出问题,且跑得快一些。这精细的准备工作,不正说明卫女心归似箭吗?此句为下句蓄势,赶出“还车言迈”一句来。“还车”,掉转车子,见其行动之果决;“迈”,往也,去也,谓远行卫,见其心之殷切。由于卫女想急速地赶快地回到卫国,并不以归程遥远为难,反而看得易如反掌,“遄臻于卫,不遐有害”两句便向我们透露出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

但是,这只是卫女的美好想象,现在仍是思归归不得。因此,第四章便写卫女急切归家的愿望不能达到而驱车出游来渲泄胸中的忧愁。这一章同二、三两章一样,亦采用铺叙手法,不同的是,这一章在铺叙之中又兼以抒情,使二者熔为一炉。诗一开始就写“我思肥泉”,接着就来一句抒情“兹之永叹”。意思是说,我怀念秀美的肥泉,但又为不能身临其境而长长悲叹。接着以同样的形式写道:“思须与漕,我心悠悠”。这里虽然没有直接点出思卫的问题,但字里行间都浇灌着强烈的思卫之情。思之不得,忧从衷来。这里没有谈忧,但字字句句都凝聚为一个“忧”字。诗中不写思卫,而写了肥泉、须、漕等卫国地名,这不仅是由于这些地方给她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更由于这些地方悬系着她的无限牵挂。诗中虽不明写思卫,只写卫的许多地名,不言而喻,表明她对卫无地不爱,这比明言思卫在感情上要强烈得多。可见,写这么多的地名不但不显得枯燥,反而将卫女的思念表现得更为深切。“我心悠悠”就高度概括了卫女象泉水那样的绵绵不尽的思念。看来卫女已陷入无限的愁思之中不能自拔,那么当何以解忧呢?“驾言出游,以写我忧”。姑且驾车出游,以此宣泄郁结于胸的忧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诗)。这首诗最后不再言归,用出游消遣来宣泄胸中之忧,更见其怀念之深,愁思之苦。

这首诗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堪为国风中上乘之作。

首先,意境优美,词意哀婉,诗中塑造的卫女形象,思绪深沉,有血有肉,颇为感人。

其次,采用铺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诗中卫女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除了首章采用兴的手法外,其余三章均采用铺叙手法,间以直接抒情。这样便于把人物对卫国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还采用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手法,抒写卫女思念故国宗亲之情。第一、四章写卫女与诸姬商议和驾车出游的真实活动,属实写;二、三章写卫女还车上路,问姑问姐是诗人想象之词,属虚写。“饯于祢,又饯于言,是虚想饯地而已,非真饯也。”(方玉润诗经原始·泉水)但她想象的出宿和饮饯之地并非虚构,都是她当年出嫁时所经之地。可见她的想象之词仍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从而增强了作品的感人力量。卫女的形象之所以感人也在于此。

猜你喜欢
  • 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全诗赏析

    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如何平津

  • 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全诗鉴赏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相顾雪成堆。従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应。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楼下谁家

  • 《晦日楚国寺宴序》原文|翻译|赏析

    夫天下通交,忘筌蹄者盖寡〔2〕;人间行乐,共烟霞者几何〔3〕。群贤抱古人之清风,玩新

  • 杜甫《春夜喜雨》描写景色并且语调欢快喜悦的诗

    那一年,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他亲自下地干活,养花种菜,过了一段还算安稳的日子,所以他在这段时间所创造的诗一改往日沉重风格,诗的背景也没那么凄惨。

  • 李商隐《题汉祖庙》全诗赏析

    乘运应须宅八荒,男儿安在恋池隍。君王自起新丰后,项羽何曾在故乡。

  • 王粲《登楼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

  • 《先秦散文·韩非子·喻老①(节选)》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韩非子·喻老①(节选)》原文鉴赏

  • 带忠字的古诗词(关于忠字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带忠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诗名里带忠字的诗词,诗名里带忠字的诗词,关于忠字的诗句。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 2.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昭公元年》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

  • 《且吃茶去》朱向青散文赏析

    每每读到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里的一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就想到我家附近的天宝大山。王勃诗里的“天宝”是取其“

  • 《诗经》-《采葛》原文||鉴赏|意境解读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一位笃重感情的人,忽然在某一天失去了他曾经形影不离的挚友,对方一去杏然,不知所之,他终日惶惶,失魂落魄,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