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赠大禅寺昉上人》原文|赏析
佛屋参差傍水涯,天然富贵属僧家。
油幢碧立当轩竹,步障红围绕槛花。
隐隐馨声春昼永,停停塔影夕阳斜。
白头道者留连客,自汲山泉煮石茶。
南宋遗民黄庚,一生“放浪江湖” (月屋漫稿 自序),时称山人。他寄情于山水自然,来往于寺院道观;与飞禽走兽为偶,和僧侣道士相交,发为吟咏,多道不食人间烟火语。风格清新自然,诗风为之一变。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无考。上人,佛家称具备德智善行的人为上人。此表示对僧昉的敬称。
“佛屋参差傍水涯”,点明地点。佛屋,此指僧昉所在的大禅寺。寺院多建立在山林之中,所傍或泉或溪,和“水”紧密相连。佛家四大皆空,一切皆归虚无,名利与之无缘,更不用说大富大贵了。在常人看来,他们清苦不过。事实上,他们参禅礼佛,“其乐无穷”。他们心存纯阳; 不以凡人的 “富贵”为 “富贵”,但大自然这段“富贵”就非他们莫属。所以说“天然富贵属僧家”。那么,什么是佛家的“天然富贵”呢?中间两联回答了这个问题。佛家要消阴去盖,要断法、我二执,在未悟之前或定力未够之时,尘世对他们有所障碍。所以,僧寺多远离闹市,深入山中,目的便是借助大自然的洗礼来帮助僧人涤尽尘念。大自然阔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也是僧人必须具备的。凡人的富贵是一时的,是不洁之物;而佛家的天然富贵是永恒的、纯洁无瑕的。幢,佛家用物。梵名驮缚若,叫计都。为竿柱高出,以种种之丝帛庄严者。藉表麾群生,制魔众,而于佛前建之; 或于幢上置如意宝珠,号之为愿印、宝生如来、或地藏菩萨之三昧耶形也。步障,用以遮避风尘或障蔽内外的屏幕。三、四句写大禅寺内景。油幢、步障是室内陈设; 碧竹、红花是室外景物。“碧”、“红”形象地描绘出竹、花的色彩之美;“立”、“围”传神地刻划出竹、花的动态之美。庄严、祥和的寺庙气象如在目前。五、六句写大禅寺外景。磬,佛寺中敲击以集僧众的鸣器或钵形的铜乐器。唐姚合有诗句 “多年松色别,后夜磬声秋”(寄无可上人)。钟磬之声,已成为寺庙的一大景象。“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钟带夕阳来远寺,碑和春雨卧平芜”(黄庚兰亭会饮)。由磬声之“隐隐”带出春昼之“永”; 由春昼之“永”又使我们想佛国春日长存。停停,形容塔高而立的样子。这四句,写大禅寺景象,内外结合,摹声绘色,极为逼真。最后两句,由景而人,点明题目。“自汲山泉煮石茶”,泉水清而纯,茶淡而有味,僧人简朴澹泊的生活习俗,隐约道出。留连,又写出了人们对佛国净土的执着与向往之情。
这首诗,由写景入手写人。写景则有声有色,写人则生动传神。又紧紧扣住僧、寺来写,特点突出。佛地庄严、祥和的气象,僧人简朴澹泊的生活习俗,一览无余。作者用意推敲,但不见雕琢之痕。其诗之工,非同一般。
-
【原题】:次张祭酒虚游轩雨后即事韵并忆杨州旧游(二首)
-
作者: 司马相如 【原文】: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睡醒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起床”的诗句,关于睡觉的古诗,求一首刚睡醒起床的诗,,。1. 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2. 华严居士贪幽定,一线春丝唤起床。3.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4. 懒起画峨眉,弄装梳
-
嘉树丛生秀,兹楼层汉傍。飞甍临万井,伏槛出垂杨。卷幕晴云度,披襟夕籁凉。出河瞻帝里,风月坐胡床。爱客东阿宴,清欢北海觞。淮南多雅咏,岁晚翫幽芳。
-
《左传》 十年 (1) 春,齐师 (2) 伐我 (3) 。公 (4) 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 (5) 谋之,又何间 (6) 焉?”刿曰: “肉食者鄙 (7)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参赛(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参赛,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诗,小学必背75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目录)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2 七步诗 曹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
-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卜算子 严蕊 不是爱风尘, 似被前身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 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 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
-
宋·李清照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
-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如簧。|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如簧。》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