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情诗三百首赏析
木瓜
作者: 张忠义 【本书体例】
【原文】:
投我以木瓜(1),报之以琼琚(2)匪报也(3),永以为好也(4)。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鉴赏】:
和诗经中的大多数作品一样,木瓜的题义也颇多。一说“木瓜,美齐桓公也。”因为卫人曾受齐桓公之德,故“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毛诗序)一说“以为朋友相赠答亦奚不可。”(姚际恒诗经通论)等等。但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把本诗理解为青年男女表达情谊的恋歌更为妥贴。本诗的大意是说:有人把瓜果作为信物送给我,我以佩玉来回赠,不要认为这只是作为礼尚往来的报答,我是要表示和你永远相爱下去。
那么诗中的主人公“我”是男性还是女性?现在多数人认为应是男性,理由是:美人所赠无非是瓜果之属;贻赠美人者不外乎美玉之类。但在诗经中美人以美玉相赠的也不乏其例,如郑风·女曰鸡鸣中有“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说的正是美人赠男子以美玉。同样,男子以瓜果贻赠他人的也有其例。如大雅·抑第八章中有“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其实,诗中的主人公“我”是男是女,是一个颇难论断的问题。反过来说,主人公是男是女也并不影响对诗义的理解。
作为一首恋歌,本诗语言朴素,表达了主人公炽热的爱情。对方以瓜果这些常物作为信物相送,而主人公却以佩玉异珍来回赠,但仍感不足为报。这表明主人公已为对方诚挚的情谊深深打动,于是以加倍的情谊来回赠对方。这里,佩玉并不只是显示其高于瓜果的经济价值,而是寄托着主人公高于对方的浓烈的感情。
木瓜是一首较为典型的民歌。全诗三章,每章只有个别词语的变更。这种反复咏唱的重章迭句形式使全诗充满了缠绵不绝的柔情,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这正是民歌的特色。正如姚际恒诗经通论中所指出的那样“诗中皆绸缪和好之音”。
-
绘芳录 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书局石印本《绘芳录》目录书影 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书局石印本《绘芳录》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又名《绘芳园全录》、《红闺春梦》。八卷八十回。題“西泠
-
旧时花价长沙虽是古城,却非繁华都会,消费水平历来不高。我在此生活前后垂五十年,见到鲜花成为大宗消费器,还是近几年来的事。长沙在这方
-
六王毕,四海一; 〔2〕 蜀山兀 〔3〕 ,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4〕 ,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5〕 二川溶溶 〔6〕 ,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7〕
-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
-
【名句】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论 语出唐代柳宗元《行路难》诗之二。南山上的栋梁之材越来越少了,爱护和培育栋梁之材的事情又有谁来关心呢?两句诗以树木被滥伐,比喻统治者不爱护优秀人才。
-
转战陕北是解放战争时期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的重点进攻。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以23万兵力开始进攻陕甘宁边区,进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枢延安。西北野战军2万余人,在党中央、毛
-
晚从履道来归府,街路虽长尹不嫌。马上凉于床上坐,绿槐风透紫蕉衫。 作品赏析【注释】:马上凉于床上坐?绿槐风透紫蕉衫七绝《晚归府》作于洛阳。这两句是说,夏日夜晚骑马,较坐于床上凉爽;在绿槐荫中,凉风吹透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 根本不美而枝叶茂者,未之有也。 ——《文子·微明》 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邓析子·无厚》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左传·
-
《落灯花》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宋·赵师秀诗《约客》:“黄昏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约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释义】诗句描写了雨夜待客来访焦急寂寞的情境。 【例句】落灯花棋未收,叹
-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暗失庐山。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