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游天竺》原文|赏析
行遍山巅又水涯,尚无红叶与黄花。
长松夹道六七里,小墅通村十数家。
竺国云深僧寂寞,草堂洞古石嵯牙。
野翁共醉官垆酒,扶醉归来已暮鸦。
原诗共二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天竺”即天竺山,在浙江杭州灵隐山飞来峰之南,分上、中、下三竺,有三天竺寺。三面阻山,中路直辟,若函谷然,长松夹道,为唐刺史袁仁敬所植,凡九里,又名九里松山。
这首诗写作者游览佛国圣地——天竺的所见所感。开头四句,写一路所见景象:山峰叠起,溪水长流;一路行来,曲径通幽;夹道苍松,绵延数里; 山村人家,点缀山中。景色恬淡疏朗,引人入胜。这里没有妩媚的红花,却有苍劲的青松,与佛国庄严祥和的气氛协调一致。“长松夹道”的“夹”字,活画出路边松树的紧密及枝柯交错之状;“小墅通村”的 “通”,又使人领略到山村人家时常往来的快乐。我们不妨把这些称做天竺外景。“竺国云深僧寂寞,草堂洞古石嵯牙。”写天竺内景。寺隐山中,云雾缭绕;寺僧寥寥,僧房简陋。佛国清净、僧人清苦的景象跃入眼帘。但“心起诸境外,了与悬解同。” (陶翰宿天竺寺) 僧人们倒未必感到“寂寞”,他们讲的是“寂静”:离烦恼曰寂,绝苦患云静。作者写“洞古”、写“石嵯牙”,是为了写僧房所在地的恶劣环境。而正是在这种环境下作者又讲“僧寂寞”,其用意是为了抬高僧人,烘托他们的超凡出俗的心态。作者用移步换形方法写景,有山水、有苍松、有人家、有古寺、有僧人,这一切都给人以清静之感。由山水而僧寺,又把人们导入佛国境界。作者自己也完全被这洁净境界陶醉了: “野翁共醉官垆酒,扶醉归来已暮鸦。”酒不醉人人自醉,作者沉浸于山水、佛国之静趣之中,不知不觉便度过了一天。这 “醉”,既是写酒醉,也写出了景象醉人。整首诗不着一“乐”字,但乐在其中。诗情、画意、静趣互相交融,相映成趣。
“登览欣逢胜日闲,苍松九里费跻攀。行过绿水尽头路,步入白云生处山。猿鸟尚能知异境,仙凡原不隔重关。几时拂袖逃尘网,野衲村樵共往还。”这是游天竺第二首,可以参读。乾隆皇帝曾称仇远诗“雄逸或堪苏伯仲,清真亦偶陆埙箎”(题仇远<金渊集>)。与苏轼、陆游相比,仇远还有距离。但仇远诗清新自然,以平淡见长,给人一种璞玉浑真的感觉,也不易得。
-
此诗是作者向温庭筠吐露心声,表明没有归宿感。 首联一二句,写作者的孤独、失眠,苦吟诗句。“苦思搜诗灯下吟”,是说心中的惆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苦”、“搜”,表明写诗并不随便轻易,“搜”字尤其好,说明诗人心里的思念不是普通词句能形容出
-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
-
【4060】合作思维: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的工作新逻辑(孙法平著,人民日报出版社,19 7万字,2018年10月第1版,45 8元)△10章:[1]学会合
-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名言: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注释: 首句: 周公辅佐成王, 忠心耿耿, 而流言诬他有篡位的野心。二句: 王莽未篡权时, 假装谦逊恭敬, 当时多被他迷惑。向
-
《陈平宰社》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汉书》卷四十《陈平传》:“里中社,平为宰,分肉甚均。里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释义】陈平微时,虽主办小事,
-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鲁迅 不记得是那一部旧书上看来的了,大意说是有一位道学先生,自然是名人,一生拼命辟佛,却名自己的小儿子为和尚。有一天,有人拿这件事来质问他。他回
-
古文观止·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
-
柳宗元《游黄溪记》 北之晋,西适豳,东极吴,南至楚、越之交 2 ,其间名山水而州者以百数,永最善 3 。环永之治百里,北至于浯溪,西至于潭之源,南至于泷泉,东至于东屯 4 ,其间名山水而村者以百数,黄
-
【注释】:山海经北山经:发鸠山有鸟名精卫,是炎帝女女娃所变。女娃游东海,溺死;后化为精卫,卫西山的木、石,往填东海。明亡后,顾炎武立志复国;诗以精卫为喻,写他的抗清复明的决心。作于清世祖顺治四年(1647)。“万事”四句:问精卫。尔:指精卫
-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作品赏析〖译文〗将军刚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剩下凄凉的月色。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