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诗《宿澄泉兰若》原文|赏析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
乱流分石上,斜汉在松西。
云集寒庵宿,猿先晓磬啼。
此心如了了,即此是曹溪。
“澄泉”,地名,旧址不详。“兰若”,指佛教寺庙。郑谷这首五言律诗正是通过描绘澄泉兰若周围的自然景物,道出了他夜宿古寺时的参禅体验。
“山半古招提,空林雪月迷”二句以交待古寺的环境和当时的节候开篇,起笔便创造出一种幽静、冷寂的艺术氛围。古寺筑于半山腰上,已经远离了喧闹的尘世; 而笼罩在一片雪月辉映中的落叶林木,更给人以一种冷寂迷离之感。在这里,诗人仅用一个“迷”字,就十分生动地绘出了空林中的雪月浑融之状。寄宿于这种雪月浑融的古寺中,郑谷这位奔竞于仕途的诗人也似乎被周围这禅意盎然的环境所同化。一时间,什么官场穷通、荣名得失,甚至羁旅愁思都在他的头脑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此时此刻,诗人的整个身心仿佛已经完全与飞流的山泉、西沉的银河、庵顶的浮云、林中的猿鸣,以及寺内拂晓的钟磬之声融为一体。在这种心与物的融合中,世俗的污染已经荡然无存,人的本心也就在顷刻间变得像空山雪月一般澄净。一个人若能用这种净明如镜的本心进行自我观照,那么他也许就能够在入定和超然的禅境中获得一种悟性。事实上,尾联二句正是诗人郑谷对自己所悟禅理的一种具体说明。
“此心如了了,即此是曹溪。”其中“了了”犹“了悟”,指明心见性。“曹溪”,地名,在今广东曲江县东南50里处。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梁天监年间,有位名叫智药的僧人乘船行至曹溪水口时,闻到水中有一种奇异的香甜味,于是论定此水上流有胜地,日后将有“无上法宝在此演法”。170年后,六祖慧能果然居此大兴佛法。从此“曹溪”也就成了南宗禅的开山圣地。由此可见,尾联二句实际上表明郑谷已经悟出珍重本心、不假外求这一禅宗第一信条。因为在禅人看来,所谓“佛”,不过是自性的化身;所谓“成佛”,不外乎是“豁开胸襟宝藏,运出自己家珍,向十字街头普施贫乏”罢了,用长庆大安禅师的话来说,就是“若欲作佛,汝自是佛。” ( 五灯会元)既然如此,那么只要本心彻悟,诗人所宿的澄泉兰若自然也就与南禅宗的曹溪圣地毫无区别了。事实上,“此心如了了,即此是曹溪”之类的诗句,与禅师们“无处青山不道场”、“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门底透长安”的偈语几乎了无二致。正是从这点出发,所以我们认为纪昀有关此诗 “末句不甚好,诗可参禅味,不可作禅语” (瀛奎律髓汇评) 的评论是较有见地的。
-
绍兴的蔡元培故居早年去过,记得是一排整齐砖木结构的房子,共三进。第一进门厅坐西朝东,上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第二进厅堂和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感谢捐款的诗句,内容包括关于“感恩捐款”的诗句?,感恩捐款诗句,关于“捐款”的诗句?。关于“感恩捐款”的诗句:感天动地此情深,恩重如山显竭诚。捐出人间真挚爱,款中寄托永铭心。表达感恩的诗句: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
渔父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
【原题】:寒山寺坏庄产尽为势家所夺余游天台甚为贤惜之陈约甫摄郡号不畏强御者必能与寒山出气
-
三国志演义 明嘉靖元年(1522)刊本《三国志演义》正文书影 明万历余象斗刊本 《三国志演义》正文书影 明崇祯雄飞馆合刻《英雄谱》 本《三国志演义》正文书影 清康熙贯华堂刊毛宗岗评本 《三国志演义》正
-
叶绍翁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隐居西湖而充满逸兴野趣的诗。诗中既无对西湖景色风光的描绘,也没有对晚秋时令景物的渲染,而幽独自赏、超脱尘俗的
-
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 作品赏析原注:员外季弟执金吾见知于代,故有下句。《唐书》:来之问,字延清,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公故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老子》 根本不美而枝叶茂者,未之有也。 ——《文子·微明》 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 ——《邓析子·无厚》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 ——《左传·
-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