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百里奚)三首》情诗三百首赏析
琴歌(百里奚)三首
作者: 党天正 【本书体例】
【原文】:
百里奚(1),初娶我时五羊皮。临当别时烹乳鸡(2),今适富贵忘我为(3)?
百里奚,百里奚,母已死,葬南谿(4)。坟以瓦,覆以柴。舂黄藜(5),描伏鸡(6)。西入秦,五羖皮(7),今日富贵捐我为(8)?
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9),欲扊扅(10)。今日富贵忘我为?
【鉴赏】:
据有关资料记载,百里奚去虞,将适秦国。其妻以门关烹鸡,为之饯行。后来,百里奚为秦相,堂上音乐声起,一位雇用的洗衣妇女自言知音,随之便援琴抚弦而歌。问之,其妇乃百里奚的故妻。于是,他们夫妇回复如初。据此可知,这几首诗,均为百里奚的故妻所歌。诗中从他们的新婚写到分别,从丈夫的贫寒家世写到今日的富贵荣华,责斥了故夫的忘恩负义,充溢着强烈的怨恨情绪。三首诗见于不同的古书,歌辞大同小异。现以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所载为正文,而以其它二首附之。三诗均以直呼“百里奚”其名开篇,树立描述对象,领起全篇之意。正文除首句外,其余三句分述三事。先言初婚。百里奚出身寒微,一贫如洗,新婚之时,家产仅五张羊皮而已。这是极言他早年的贫寒。次写分别,在百里奚出行宦游,夫妇将别之时,妻子烧煮刚刚孵出的幼鸡,为他送行。鸡是妇女的心爱之物,乳鸡又最富营养,百里奚的妻子不惜杀之以奉养丈夫,她对丈夫的疼爱之情,关切之意,尽见于此,可谓情真意切,为了丈夫,她是舍得一切的。结句转写今时,以诘问语气,指斥丈夫的忘情负义。百里奚以贫寒之身,处困迫之地,其妻不移其情,患难与共。可是,他一旦得到富贵荣华,便忘却了尚处困境的结发妻子。对丈夫的负心背情,妻子能不感到怨恨?能不予以谴责吗?这三句诗,分述了百里奚平生的几个重要阶段:新婚之时,临别之际,富贵之日,时间间跨度很长,诗句跳跃性极大;同时,又展现了他生活处境与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昔日困厄,今时富贵,前后迥然相异,苦乐悬殊;娶妻、别妻、忘妻,今昔判然有别,恩怨相继。三句诗即展示了百里奚生活与感情的历程,笔墨不多,容量却很大,内容丰富,语言精炼,富有表现力。第二首以叠句振起,感情更为强烈。下文接以葬母之说。“南谿”点明葬地,坟瓦覆柴,写其墓饰,从中既见其困顿家境,又见出儿媳孝心。继而再叙夫妻将别,妻子舂黄藜做饭,捉伏鸡烧菜,殷勤备至,情意深长。伏鸡是祀神用的祭品,妻子却用来为丈夫饯行,更见其对夫君的一颗诚笃之心。下面二句又转写百里奚。“西入秦”点其行踪,“五投皮”写其际遇,秦人以五张羊皮的低廉代价,从楚人手中换回了百里奚,足见其人微身轻。但入秦毕竟是他人生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正是在秦国,他才得以发迹,出将入相,位显权重,令人刮目相看。诗作结尾,同样是以诘问句作收,妻子责问丈夫,为何在富贵之时抛弃了贫贱之妻?较之前篇,此诗的内容似更丰富,描述亦较为细致,是三诗中篇幅最长的一首。第三首的内容与前二诗基本相同。开篇先点百里奚其名,继则便写与其生平关系最密的“五羊皮”,然后追忆别时关门烧烹伏雌的饯别情景,最后直斥百里奚富贵忘妻的负心行为。这三首诗,均为百里奚的妻子所歌,它们以女性的口吻,第一人称的述说笔法,叙事抒情,读来亲切感人。对于丈夫,妻子是问心无愧的,她的际遇,令人同情,她的怨恨,又使人产生共鸣。从诗篇的结构布局来看,三诗皆以“百里奚”其名起笔,直接了当,开门见山。中间都是对往事的追忆。烹鸡做饭,为将出远门的丈夫送别,这是贫寒妻子表达爱心的特有方式,朴实中见出真情,关切中见出恩爱。追昔是为了说今,惟此才表明丈夫今日所为,是多么地辜负了妻子的一片真情。结句又都是以同样的反诘句式煞尾,点明题旨。三诗的一起一诘,完全相同,中间的内容也大致相近。各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中心突出。以三诗的句式来看,正文除首句外,其余三句,均为工整的七言诗。而第二、第三首,除末句外,余皆是工整的三言诗。三诗的句式,或以七言为主而夹杂三言,或以三言为基本句式而带有七言,整中有散,散中有整,句式参差灵活,错落有致。尤其是三言诗句的运用,句式短小,音节紧促,一气流注,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很强。在句型的选用上,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句型。追忆往事皆用叙述句式,抒发感情又全和诘问句型,都能各得其宜,很好地表达了作品的内容。
-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有山万丈高,有水千里阔。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生当复相
-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 》。 【意思】 春蚕到死,柔丝方断, 蜡炬成灰,哭泪才干。 【全诗】 《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
-
八种经典八种经典 【原文】 开士悟[1]入诸佛知见,以了义度无边[2],以圆教[3]垂无穷,莫尊于《妙法莲华经》,凡六万九千五百五字。
-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荀子·子道》,重道立德类名言句子
-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诗要写梦,先言别;未言别,先说死,以死别衬托生别,极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开头便如阴风骤起,吹来一片弥漫全诗的悲怆气氛。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梦;而
-
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2〕 ;中船芦港且潜避,小船无知唱歌去。 郡符昨下吏如虎 〔3〕 ,快桨追风摇急橹;村人露肘捉头来,背似土牛耐鞭苦 〔4〕 。苦辞船小要何用?争执汹汹路人拥。前头船见
-
与人贸易,一以诚信,虽累百金,不刻契传,终无所欺,而人亦无欺之者。|什么意思|大意|注释
《与人贸易,一以诚信,虽累百金,不刻契传,终无所欺,而人亦无欺之者。》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典源出处 汉 刘向 《列仙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烧。往往至昆仑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史记留侯世家》: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
-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出处】唐李白《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意思】我将思念你的愁苦之心寄 付明月,愿它随风一直吹到你所在的夜 郎的西边。风:一作君。夜郎西:这 里的夜郎
-
守礼节,尚武勇,崇信义,敦朴素,重廉耻。《清史稿·宣统皇帝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
《守礼节,尚武勇,崇信义,敦朴素,重廉耻。《清史稿·宣统皇帝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