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鹭》情诗三百首赏析
振鹭
作者: 全健 【本书体例】
【原文】:
振鹭于飞(1),于彼西雝(2)。我客戾止(3),亦有斯容。在彼无恶,在此无(4)。庶几夙夜,以永终誉(5)。
【鉴赏】:
毛诗序云:“振鹭,二王之后来助祭也。”认为写的是周成王祭于祖庙,夏朝和殷朝的后代前往助祭,当时的诗人作此诗以示赞美。后人也有人认为是微子前征助祭,一说是武庚。从诗中表达的感情来看,应为周天子宴飨诸侯时所奏的乐歌。当作于西周前期,作者当是西周礼官。表达了周天子礼敬诸侯的思想感情。
周天子要巩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就必须以诸侯为依托,取得他们的忠心支持。为此,就必须敬重他们,礼遇他们,而设宴飨之则是常用手段之一。鹿鸣、湛露、彤弓都反映了宴饮内容,毫无疑问,宴饮诸侯是一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礼仪活动,对密切周天子与诸侯的政治关系,联络彼此之间的感情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宴会上的一切都要合乎礼法:既要有严格的等级,又要体现出融洽的关系。周天子在宴会上赏赐诸侯,诸侯们则互相切磋道义。饮美酒,食佳肴,听妙乐,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其乐陶陶,其意融融。由于这是一首描写宴飨的诗作,所以,它不象描写祭祀的诗作那样庄严,更不象描写战争的诗作那样肃杀。它通篇带有欢快、融洽的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周朝初期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关系的相对融洽。诗中,周天子对诸侯作了赞美,更重要的是提出了“以永终誉”的希望,表现出较为清醒的政治头脑。这首诗没有直接反映宴会上的情景和礼仪,甚至掩盖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但周天子对诸侯提出的希望,则有值得肯定的积极意义。
振鹭主客线索分明,章法错落有致。一、二句以鹭起兴,为第一层;三、四句以鹭比拟赴宴的诸侯,为第二层;这两层主要以长颈长足,体形高大的鹭鸟赞美赴宴的诸侯。五、六两句是对赴宴诸侯的直接赞美,为第三层;七、八两句是对赴宴诸侯的希望,为第四层。第一层用“兴”法,第二层用“比”法,三、四层用“赋”法。四层之中,笔法三变,八句之内,调动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艺术手法,收到了参差变换,灵动绵密的艺术效果。
此诗起结尤为佳妙。起得优游不迫,结得沉稳圆润。陶明濬说:“诗既难于起,又难于结。若起不得法,则杂乱浮泛,一篇之中既不得机势,虽善于承接亦难生色。……至于一结,尤为不易。”(诗说杂记)振鹭的起结,堪为后世诗歌的典范。
-
一叶落梧桐,年光半又空。秋多上阶日,凉足入怀风。病瘦形如鹤,愁焦鬓似蓬。损心诗思里,伐性酒狂中。华盖何曾惜,金丹不致功。犹须自惭愧,得作白头翁。
-
题中“洹”指洹河,又名安阳河,战国时,苏秦说六国会盟于此,以抗强秦。一个容易引发人们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作者经过时,生出悲秋的惆怅。
-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出处】唐王维《竹里馆》。 【译注】独坐在深密的竹林里没人知道,只有明月来相照。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月夜树林的 幽深静谧。 [例]西昌位于安宁河谷,南 邻邛海,山林
-
李径阴森接翠畴,押帘风日澹清秋。晚乌藏柳栖残照,远燕伤风失故楼。星汉经年虽可望,云波千叠不缄愁。平居革带频移孔,谁问无憀沈隐侯。
-
与之忍第六十一与之忍第六十一 富视所与,达视所举。不程其义之当否,而轻于赐予者,是损金帛于粪土;不择其人之贤不肖,而滥于许与者,
-
君夸通塘好,通塘胜耶溪。通塘在何处,远在寻阳西。青萝袅袅挂烟树,白鹇处处聚沙堤。石门中断平湖出,百丈金潭照云日。何处沧浪垂钓翁,鼓棹渔歌趣非一。相逢不相识,出没绕通塘。浦边清水明素足,别有浣沙吴女郎。
-
号称江湖锁钥的石钟山,位于鄱阳湖与长江汇流处的湖口县。石钟分上下两座,两山对峙,危岩壁立,濒湖临江,气势雄伟。特别是靠北的下石钟山,更是著名的游览胜地。登石钟山远眺,可见匡庐秀色,近观,可睹鄱湖烟波,
-
晏叔原,临淄公之暮子也。磊隗权奇,疏于顾忌,文章翰墨,自立规模,常欲轩轾人,而不受世之轻重。诸公虽称爱之,而又以小谨望之,遂陆沉于下位。平生潜心六艺,玩思百家,持论甚高,未尝以沽世。余尝怪而问焉,曰:
-
鹅卵石街道湿漉漉的 布拉格湿漉漉的 公园拐角上姑娘吻了你 你的眼睛一眨不眨 后来面对枪口也是这样 党卫军雨衣反穿 像光亮的皮大衣 三轮摩托驶过 你和朋友们倒下的时候 雨还在下 我看见一滴雨水和另一滴雨
-
江寒晴不知,远见山上日。朦胧含高峰,晃荡射峭壁。横云忽飘散,翠树纷历历。行人挹孤光,飞鸟投远碧。蛮荒谁复爱,穠秀安可适。岂无避世士,高隐炼精魄。谁能従之游,路有豺虎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