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行行重行行》情诗三百首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行行重行行》情诗三百首赏析

行行重行行

【原诗】:

行行重行行(1),与君生别离(2)

相去万余里(3),各在天一涯(4)

道路阻且长(5),会面安可知(6)?

胡马依北风(7),越鸟巢南枝(8)

相去日已远(9),衣带日已缓(10)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11)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12)

弃捐勿复道(13),努力加餐饭。

【译意】:

走啊走啊不停走,和你活活分开。

与你相距万余里,各在天涯一方。

道路险阻又长远,怎知何时相见?

胡马依恋北来风,越鸟筑巢南枝。

相距一天一天远,衣带日日渐宽。

浮云遮蔽白日头,游子不念归来。

思念你令我衰老,一年又将结束。

一切撇开不必谈,注意多加饮食。

【点评】:

本诗是写一个女子思念远行他乡的爱人。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刻画了女子与丈夫生别万里之后,既日日思念,又疑虑重重的复杂心理活动。最后以宽慰之语作结,表达出深切的爱恋。诗歌“情真、景真、事真、意真”,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揣摩,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强烈感人。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呢?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真挚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惋叹。这四句也是后代诗人极为欣赏的。

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徨之中的痛苦和刻骨的相思,成为了千古名句。

猜你喜欢
  • 《古文观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

  • 柳永《金蕉叶》全诗鉴赏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闲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 元戏剧《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鉴赏

    元戏剧《关汉卿》鉴赏 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

  • 《桑柔》情诗三百首赏析

    桑柔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 宋代赞颂祖国的古诗词(歌颂祖国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宋代赞颂祖国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歌颂祖国的古诗词,赞美祖国古诗七言律诗56字,关于,歌颂祖国的古诗(古代)。歌颂祖国的古诗十五首。《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2

  •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刘老太君碑文》(王天志)

    几种碑文的赏析与写作·墓碑·《刘老太君碑文》(王天志) 故耋寿孺人刘门李氏讳生桂,生于民国八年古六月八日,于公元2004年4月27日寿终内寝,享年八旬有六。雁过苍穹,声清越而长鸣,人经尘世,名令美而恒

  • 《酒德》

    亦从《酒德颂》中来,妙在从反面写入,便不觉雷同,可谓善学古者也。(岳端《寒瘦集》) 【诗例】 酒德 孟郊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 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 罪人免罪酒,如此

  • 谁让“周围”迷了眼

    谁让“周围”迷了眼爱情姓什么?姓现实,还是姓感觉;属两个当事人,还是属爹妈、姑姨、叔舅;自己说了算,还是周围人乱插嘴;众口铄金,群

  • 韩愈《游城南十六首·题于宾客庄》全诗赏析

    榆荚车前盖地皮,蔷薇蘸水笋穿篱。马蹄无入朱门迹,纵使春归可得知。

  • 七律 剑刻

    《平水韵》 碑坟剑刻追遐古,一念征人万里乡。 三峡自流天所泪,九江初断国之殇。 洗兵坐想孤城戍,调角回观百战常 我梦韶华千向志,如今何有少年郎。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