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旋师喜捷》壮志凌云诗赏析
旋师喜捷
李隆基①
边服胡尘起②,长安汉将飞。
龙蛇开阵法③,貔虎振军威④。诈虏脑涂地,征夫血染衣。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注释】
①李隆基(685—762):即唐玄宗,谥号曰明,故亦称唐明皇。全唐诗存诗一卷。
②边服:指四周的少数民族归附中央。
③龙蛇:比喻戟、矛等武器。开阵法:摆开阵势。
④貔虎:比喻勇猛的勇士。貔(pí),传说中的一种猛兽,似虎。
⊙【诗本事】
初盛唐时,唐王朝既抵御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也进行开边战争。这首诗主要写自己听到王师凯旋捷报时的喜悦心情。
⊙【赏评】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叙写事件缘由,边疆胡尘又起,京城的将领驰马出征。“胡尘起”表明这是一次抵御入侵的正义战争。一“飞”字突出了将领出征的迅捷,既写将领,也反映出朝廷的指挥若定,反应迅速。颔联叙写军威,将领们调兵遣将,展开阵法;貔虎之师军威赫赫,震颤敌方。颈联接着正面写战争场面,奸诈敌人的脑浆流在了地上,勇士的鲜血染红了战衣。战争惨烈,但终于取得了胜利。颔联与颈联都是想象之辞。尾联回应标题,写战争胜利了,羽书飞报,捷报上传,想到军队很快就会凯旋而归了。
纵观全诗,通篇洋溢着一种国家强盛时的自信与喜悦,语言朴实无华,诗风自然,内心的真情蕴于其中。
⊙【诗评选辑】
①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明皇藻艳不过文皇,而骨气胜之……虽使燕许草创,沈宋润笔,亦不过如此。
②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六朝帝王鲜不能诗,大抵崇尚纤靡,与文士竞长,偏杂软滞,略于文字中窥其治象。至明皇而骨韵风力一洗殆尽,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真主笔舌与运数隆替相对。
-
【注释】 选自《老子》七十八章。 攻坚强者:攻克坚强之物的东西。 莫之能胜:即莫能胜之。之,指水。胜,胜过。 易:代替。 【赏析】 老子谈论柔弱与刚强的辩证关系时说: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全诗】 高楼重重闭明月,肠断仙郎隔年别。 紫萧横笛寂无声,独向瑶窗坐愁绝。 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恨满
-
元结诗《舂陵行》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供给岂不忧? 征敛又可悲。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大乡无十家,大族命单羸。朝餐是草根,暮食是木皮。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追呼尚不忍,
-
回族是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因此,回族人口入居中国之初,也就是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之时。早在唐、宋时代,中近东地区一些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就来到中国,他们受到当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
-
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
-
此词的结构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虽属老调,但情景交融、环环相扣、一片苍凉的表现过程却自有其独到之处。
-
在五、七言绝句中,五绝较为近古;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迥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
-
【题 解】《木兰诗》又名《木兰辞》、《木兰歌》,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大致产生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向南,内容包括带“向南”的诗句,带“向南”的诗句,关于向的古诗词。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恼。昨夕有意耐纷纷,今宵无情好淡淡。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赠别二首 杜牧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