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情诗三百首赏析
卷耳
【原诗】:
采采卷耳(1),不盈顷筐(2)。
嗟我怀人(3),寘彼周行(4)。
陟彼崔嵬(5),我马虺隤(6)。
我姑酌彼金罍(7),维以不永怀(8)。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9)。
我姑酌彼兕觥(10),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11),我马瘏矣(12),
我仆痡矣(13),云何吁矣(14)!
【译意】:
采卷耳啊采卷耳,采了半天不满筐。
怀念远方的他啊,把筐放在大路旁。
登攀险峻的高山啊,我的马儿身疲倦。
我且用青铜杯喝杯酒,借酒消思念。
登攀陡峭的高山啊,我的马儿眼玄黄。
我且用犀角杯喝杯酒,借酒减忧伤。
登攀满眼乱石的山啊,我的马儿不能前。
我的仆人走不动了,多么忧愁啊我的天!
【点评】:
卷耳选自诗经国风中的周南。由于诗中第一章之“我”与其余各章之“我”指代不同,历来对此诗的解释也纷纭不一:从第一章中之“我”看,采卷耳的应属女性,该诗是“女思男”;从其余三章之“我”看,骑马、饮酒的是男性,该诗是“男思女”;还有人认为该诗脱夺、错简等等。钱钟书先生则理解为一种“代言”的写作手法,即“作诗之人不必即诗中所咏之人,夫与妇皆诗中人,诗人代言其情事,故各曰‘我’。首章托为思妇之词,‘嗟我’之‘我’,思妇自称也……二、三、四章托为劳人之词,‘我马’、‘我仆’、‘我酌’之‘我’,劳人自称也……男女两人处两地而情事一时,批尾家谓之‘双管齐下’,章回小说谓之‘话分两头’,红楼梦第五四回凤姐仿‘说书’所谓:‘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见管锥编)今从之。
全诗分四章。第一章叙说自己因为思念丈夫而无心采摘卷耳,以至于采了很长时间,还没有采满一浅筐,只得把筐子丢在大路边上,思念起自己的丈夫来。第二章至第四章写思妇想象自己出征的男人,骑马登上了高高的土石山、山脊背和乱石岗上,与之相对应的是,他骑的马累得身疲软、病得眼玄黄、倒在路边,而征夫则也只能借酒消解自己的思乡之愁、思妻之愁。
-
《学不至道,而日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如蛆蠹如蟊(mao矛)贼以自适.由君子观之,政(正)可
《学不至道,而日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如蛆蠹如蟊(mao矛)贼以自适。由君子观之,政(正)可怜悼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
-
【注释】:这首《临江仙》以禅语入词,通篇说理,贵在理趣之通脱,有一种虚空之美。上片以形象描写来阐释佛家教义 。“信取”两句拈出了万缘皆空的话头叫破全章题旨。“信取”,即相信上了的意思。“取”字助词,意近于“得”。“虚空”,佛学名词,本指无任
-
顾况诗《过山农家》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且喜晒谷天晴。 (据中华书局本《全唐诗》) 这是一首纪行小诗。记述和描写自己夏日到山村农家的见闻。 “板桥人渡泉声”写自己行经山涧板桥,听
-
鸲鹆鸲鹆,众皆如漆,尔独如玉。鸲之鹆之,众皆蓬蒿下,尔自三山来。三山处子下人间,绰约不妆冰雪颜。仙鸟随飞来掌上。来掌上,时拂拭。人心鸟意自无猜,玉指霜毛本同色。有时一去凌苍苍,朝游汗漫暮玉堂。巫峡雨中
-
名言: 心即道也,在天为命,在人为性,论其所主为心。 句意: 心即是道, 在天是命, 在人是性, 它的主宰是心。 出处: 宋·程颢、程颐《二程遗书·语录》
-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唐李白 《长相思》 【鉴赏】 上面是无边无垠的蓝天,下面有澄清的绿水波澜。 【解题】 《长相思》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六朝人此题之作皆写缠绵相思之情。李白此诗写美人难见,相思之苦,承旧
-
[清]蒲松龄满院风霜日影寒,朝来薄饮意阑珊。衣烦爱惜身为用,书到集成梦始安。生苦文章
-
江南春 寇凖 波渺渺, 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 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 频满汀洲人未归。 【简析】 碧波浩渺,垂柳依依,芳草边绵的远处
-
条风发动协初辰,玄圃瑶山景象新。千载百灵资介福,沧溟重润月重轮。
-
清明祭母那么多人上山带着雨伞和纸巾还有时尚的衣裳我只带了香烛和纸钱点燃一炷香告诉母亲我看您来了两支烛一只给母亲照亮来看我的路另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