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武》情诗三百首赏析
下武
作者: 荆三隆 【本书体例】
【原文】: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1)。於万斯年(2),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万斯年,不遐有佐。
【鉴赏】:
本篇共分六章,每章四句。全诗主要是歌颂武王之圣德,赞美他不仅有武功,而且有文德。第一章先总写武王之德。“下武”也就是“继承”之意。因而,二、三两章是写武王能继承先祖之美德,并成为天下的楷模。四、五两章极力歌颂武王顺祖德、受天祜,祝愿武王长寿万年,周王朝万世不衰。最后一章以写四方之国皆来朝贺作结。每章所写虽各有不同,但都直言其事,一气呵成,形成一种赞颂不息,贯彻始终的气势,是一首充满着对先祖列宗溢美之辞的祭祀诗。反复吟诵全章,可以把人们的思绪引到西周初期距今已逾三千年的由周始祖后稷经公刘、至亶父、文王、武王这一段历史的长河中。
开篇先称伟大的周武王,是才能卓越、见识过人的先贤,他是继承了三位祖先的功业而统一天下的,其言虽明了,但今人读之,并不因为它是一首讴歌统治者万世江山代有传人的篇章而弃掷,却往往能从这数千年前的篇章中,感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一种民族心态,“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样的传统美德。周王祭祖已成历史,我们今人,从中感喟出:我们的祖先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生生不息,过去是辉煌的,未来也应该更灿烂,这或许是读祭祀诗后产生的一种新意吧。
诗中认为“世德”,即周族世代积有的美德在于合天命,我们不妨认为是民意,这是任何一个朝代能够维护其统治的首要条件,要有“孚”,要取信于民,只有这样,才能永奉“孝思”以求“万年”,才能使四方的诸侯前来辅佐,扩大其统治的政治基础。诗经大雅的诸多祭祀祖先的篇章,如果仅仅认为它们只不过是对统治者的歌功颂德,那么就忽视了读者本身的因素。我们从“下武”一诗的阅读中,还看到了作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周王在赞颂祖先功业,以求周王朝拥有天下,长存万年的唱词中,还表现出了注意民心,注意扩大政治统治的基础,包含着治国的思想与统治的方法。
本诗在形式上,一、二两章,二、三两章和五、六两章皆用的是末句首句相承接的“蟑联格”形成了各章尾首相联、转换自然的特点。是一首结构整齐一致,风格庄重、典雅的颂诗。
-
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借“风”与“船”这两件事物铺开。 上片主要写“风”,顺而及“船”。劈头两句就是“无理而有情”的大白话:“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其实,催他与恋人分别的并不真是风,然而他却怪罪于风,这不过是他“怨归去得疾”(《西
-
达识与昧机,智殊迹同静。于焉得携手,屡赏清夜景。潇洒陪高咏,从容羡华剩一逐风波迁,南登桂阳岭。旧里门空掩,欢游事皆屏。怅望城阙遥,幽居时序永。春风吹百卉,和煦变闾井。独闷终日眠,篇书不复剩唯当望雨
-
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震雷翻幕燕,骤雨落河鱼。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相邀愧泥泞,骑马到阶除。 作品赏析【鹤注】许即任城许主簿。当是开元二十五年至兖州,与许游南池时相先后。今诗云“东岳云峰起”,则是
-
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诗托物喻理
-
〔原文〕 坎坎伐檀兮, 寘之河之干兮, (齐之作诸。 河水清且涟猗。 鲁涟作澜, 不稼不穑, 猗作兮。鲁 胡取禾三百廛兮? 穑作啬。) 不狩不猎,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 (檀、干
-
豆豆十岁农历四月十四是豆豆的生日。她十岁,是个可爱的小女生。可我怎能忘记,十年前的那个清晨,自己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瞬间。那扇孤独的
-
蔼蔼珠帘日,溶溶碧瓦烟。漪涟采荇水,和暖浴蚕天。
-
常时同砚席,寄砚感离群。清越敲寒玉,参差叠碧云。烟岚餘斐亹,水墨两氛氲。好与陶贞白,松窗写紫文。
-
少年怪我问如何,何事朝朝醉复歌?号作乐天应不错,忧愁时少乐时多。
-
井上桐叶雨,灞亭卷秋风。故人适战胜,匹马归山东。问君今年三十几,能使香名满人耳。君不见三峰直上五千仞,见君文章亦如此。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辞健笔皆若飞。将军金印亸紫绶,御史铁冠重绣衣。乔生作尉别来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