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谷梁传·公子重耳对秦客》鉴赏
古文观止·谷梁传·公子重耳对秦客
晋献公之丧,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且曰: “寡人闻之: ‘亡国恒于斯,得国恒于斯。’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①!” 以告舅犯②。舅犯曰: “孺子其辞焉。丧人无宝,仁亲以为宝。父死之谓何? 又因以为利,而天下其孰能说之?孺子其辞焉!”
公子重耳对客曰: “君惠吊亡臣重耳,身丧父死,不得与于哭泣之哀,以为君忧。父死之谓何?或敢有他志,以辱君义!”稽颡而不拜③,哭而起,起而不私。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穆公曰: “仁夫,公子重耳! 夫稽颡而不拜,则未为后也,故不成拜; 哭而起,则爱父也。起而不私,则远利也。”
【注释】 ①吾子:对对方的尊称。俨然:庄重的样子。丧:丧失地位,逃亡在外。孺子:古代称天子、诸侯等的继承人。②犯:狐偃,字子犯,重耳的舅舅。③稽颡(qisang):古代的一种跪拜礼仪。颡,额头。
【译文】 晋献公死了,秦穆公派人慰问晋公子重耳,并且对他说: “寡人听说过这样的话: ‘失去君位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君位也常常在这个时候。’ 虽然您还处于为父王服丧的悲痛之中,但是丧失地位,逃亡在外也不要太久了,这个时机不要轻易丢掉,孺子您可要好好考虑考虑。” 重耳把这话对舅舅狐偃说了。舅舅狐偃说: “孺子您还是辞谢秦君的好意吧。逃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宝物,仁慈的父母才是宝贵的。父亲的死何等重大? 却想乘机谋取利益,那普天之下还有谁能够替您辩白呢?孺子您还是辞谢秦君的好意吧。”
公子重耳对秦穆公派来的使者说: “蒙君王惠爱,来慰问逃亡之臣重耳,我自己逃亡在外,又遭遇父亲死去的厄运,无法参与为父亲哭泣的哀悼之礼,而成为君王您忧心的事。父亲死去何等重大? 我怎么敢别有所图,以辱没君王您的高义?”说完,对使者只行了稽颡之礼而不行拜礼。哭着站起来,起来后对使者也不再私下说话。
秦国使者子显向穆公复命。穆公说: “仁厚啊公子重耳! 这光稽颡而不拜的礼节,表示自己还不是继承人,所以不成拜礼; 哭着站起来,表示爱父亲; 起来而不再私下交谈,表示他远避私利。”
【鉴赏】 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十九年,以舅舅狐偃为首的几位老臣时时给以辅佐、匡正,使他日渐成熟。晋献公死时秦穆公劝重耳借此机会回国继位,但狐偃认为时机不成熟,所以让重耳谢绝了秦穆公的好意。此后重耳在外又过了十几年的流亡生活,最终在秦穆公的有力支持下返回国内登上君位,并在日后成为一代霸主。
重耳听了秦穆公的话很有些动心,但他还是要请教舅舅并听从了舅舅的话。文章突出重耳的 “孝”,但实际上秦穆公、狐偃、重耳等人都是在利用晋献公的死这件事作文章,居父丧不过是重耳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文章通过对话,写出了秦穆公的试探与狡诈,狐偃的老谋深算,以及重耳“稽颡而不拜,哭而起,起而不私” 的有义、有利、有节,人物形象在对话中鲜明突现。
-
晋·皇甫谧 汉滨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 2 ,过云梦 3 ,临沔水 4 ,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5 。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 6 ,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
-
柳枝词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 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 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诗鉴赏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
-
日本新感觉派*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短篇代表作之一,1926年发表于《文艺时代》上。主人公“我”是一个20岁的学生,怀着青春期的苦闷之情正一
-
西方文学·埃利蒂斯 原名阿历波德利斯。现代希
-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什
《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早入商山百里云,蓝溪桥下水声分。流水旧声人旧耳,此回呜咽不堪闻。
-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关于他的字号,他在《寥天一阁文·先妣徐夫人逸事状》记:“生既十二年,染疫独厚……短死三日,仍更苏。……大人以是字嗣同复生矣。”又,《三十自纪》记:时局
-
明·冯梦龙雍熙中2,一诗伯作《宿山房即事诗》曰3:“一个孤僧独自归,关门闭户掩柴扉4
-
当我受尽命运和人们的白眼, 暗暗地哀悼自己的身世飘零, 徒用呼吁去干扰聋聩的昊天, 顾盼着身影,诅咒自己的生辰, 愿我和另一个富于希望, 面貌相似,又和他一样广交游, 希求这人的渊博、那人的内行, 最
-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宋文帝遣将拒魏太武,筑城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