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西方文学·埃利蒂斯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西方文学·埃利蒂斯

西方文学·埃利蒂斯

原名阿历波德利斯。现代希腊最孚众望的作家,被誉为“新希腊诗派之父”。原籍累斯博斯岛。出生于克里特岛的伊拉克利翁城。1914年随父母移居雅典。1928年进入雅典大学攻读法律和政治,逐渐喜欢上文学。后放弃学了五年的法律,赴巴黎攻读语言文学与艺术。埃利蒂斯青年时代即开始写诗,醉心于法国超现实主义文学,法国诗人保罗·艾吕雅和希腊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兹莱阿斯·埃姆唯利科斯都给了他较大影响,1935年在新文学杂志发表诗歌,成为30年代该刊出现的优秀青年诗人之一。他的第一篇诗啊,爱琴海,影响深广,鼓舞了希腊新一代的年轻作家。他早期的两本诗集方向 (1939)和初升的太阳 (1943) 带有明显的个人特色和乡土气息,并且具有浓厚的超现实主义色彩。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作为一名希腊陆军中尉参加在阿尔巴尼亚的反法西斯战争。期间写出了很多爱国诗篇,把创作活动推入一个新阶段。1943年写成的献给在阿尔巴尼亚牺牲的陆军中尉的英雄挽歌,激发了希腊人民的爱国主义,战后很长时间,他没有发表作品,写了一些反映民族自觉与社会责任感的美学论文。1960年,他发表了诗集对天七叹,诗中早期的抒情色彩减少,代之以诗人对社会和人生更深的思考。几乎是同时,发表了著名长篇抒情组诗理所当然。这是一部自传性作品。全诗分三部分:“创世颂”、“受难颂”、“光荣颂”。诗中散文与韵文交替使用,描绘了希腊人民在等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斗争和蒙受的苦难。诗人把自己的感情与经历同希腊民族的苦难历史合而为一,并归结于对世界万物和光明未来的歌颂。诗集发表后,在希腊引起极大反响。1960年诗集获希腊国家诗歌奖。这首长诗被欧洲公认是20世纪的杰作之一。1979年,埃利蒂斯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1967年4月,由于希腊发生政治事变,埃利蒂斯再度前往法国。他的创作出现了一个多产高峰期,期间写成了名作至高无上的太阳 (1971)。60—70年代,诗人处于创作的勃发阶段,发表了大量诗篇。主要作品有:六个人和一个向上苍忏悔的人 (1960)、光明树和第十四个美人 (1971)、太阳老爷(1971)、花押字(1971)、纳塔希亚别墅 (1973)、阿妮达· 哈吉娅 (1974)、同胞 (1974) 等。同时出版了一部散文集,翻译了很多欧洲名著。

埃利蒂斯在创作方法上充分继承了希腊历史文化,特别是古代神话的宝贵遗产,同时又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把荷马史诗的灿烂艺术传统和当代超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其独特风格。他的诗有的通篇没一个标点符号,有的在诗句中插入符号,并且大胆地使用一些奇怪的修辞手法,甚至脱离一般的逻辑关系,抛开人们所习惯的思维习惯。西方评论家认为,他的诗语言虽很怪诞,却蕴含着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超现实主义和晦涩的创作方法和希腊的生活现实及文化传统相结合,使他的诗歌语言呈现出异彩。瑞典文学院在给他授奖时的评论很好地概括了他创作的总体特征:“埃利蒂斯从源远流长的希腊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强烈的情感和敏锐的智力,展示了现代人为争取自由从事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斗争”。“一方面清新隽永,抒情淋漓尽致和落笔曲折细腻,另一方面是严谨细致和一丝不苟,他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也代表希腊人民的优秀传统。”他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这是对整个希腊诗歌界的表扬,并引起世界对一个传统——从荷马到当代始终贯穿于整个现代西方文明的传统的注意。”正是有了这些特色,使埃利蒂斯与 一般的超现实主义者迥然有别,从而奠定了他在希腊现代诗歌史上的杰出地位。

猜你喜欢
  • “王祥卧冰求鲤”注释、译文和评说

    晋,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诗为颂。 ① 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 《诗经·鄘风·载驰》颂扬巾帼不让须眉

    许穆夫人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她是卫国人,后嫁给了许国的国君许穆公,因此被称作许穆夫人。

  • 元戏剧《雨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鉴赏

    元戏剧《雨白朴》鉴赏 《梧桐雨》全名《唐明皇

  •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名言: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释: 干霄: 冲上云霄。 句意: 人才自古都由培养而成, 对他们须放手使用, 让他们战风斗雨、志冲云霄。 出处: 宋·陆游《若笋》

  • 柳永《引驾行》全诗鉴赏

    虹收残雨。蝉嘶败柳长堤暮。背都门、动消黯,西风片帆轻举。愁睹。泛画[益鸟]翩翩,鼍隐隐下前浦。忍回首、佳人渐远,想高城、隔烟树。几许。秦楼永昼,谢阁连宵奇遇。算赠笑千金,酬歌百[王非],尽成轻负。南顾

  • 白居易《秋日怀杓直 时杓直出牧澧州。》全诗赏析

    晚来天色好,独出江边步。忆与李舍人,曲江相近祝常云遇清景,必约同幽趣。若不访我来,还须觅君去。开眉笑相见,把手期何处。西寺老胡僧,南园乱松树。携持小酒榼,吟咏新诗句。同出复同归,从早直至暮。风雨忽消

  •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名言: 与治同道,罔不兴;与乱同事,罔不亡。 注释: 罔(wang): 没有。 句意: 与治理的原则一致, 天下没有不兴盛起来的; 如与动乱的行为一致, 国家没有不灭亡的。 出处: 《尚书·太甲下》

  • 《牧童赏析》

    这首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

  •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赏析解读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 下列古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下列古诗词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下列古诗词不涉及化学变化,内容包括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下列古诗词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1)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中,涉及可燃物的燃烧,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涉及水的状态变化,但是变化过程中没有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