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①: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②,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③。蹇叔曰: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④?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⑤。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⑥,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 “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⑦!”
蹇叔之子与师⑧,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殽⑨。殽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⑩;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注释】 ①杞子:僖公三十年秦国留戍郑国的大夫之一。②管:钥匙。潜师: 秘密地派遣军队。③访:询问。蹇叔:秦国元老,曾为上大夫。④无乃:恐怕。⑤悖:背叛,违逆。⑥孟明、西乞、白乙:都是秦将。⑦中寿:活到六七十岁叫中寿。蹇叔当时已近八十,过了中寿。拱: 两手合抱。⑧与:参加。⑨殽:通“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地势险要,是晋国要塞,为秦往郑必经之地。⑩夏后皋: 夏朝帝王,夏桀的祖父。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回来告诉秦穆公说: “郑国人叫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地发兵前来,郑国是可以得到的。” 秦穆公为此询问蹇叔。蹇叔说: “使军队疲劳而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军队疲劳,力量衰竭,远地的主人早有防范,这恐怕不可以吧? 我军的所作所为,郑国一定知道。费了力气而一无所得,必定有违逆背叛的情绪。并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 秦穆公不接受。召见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从东门外出兵。蹇叔哭着说: “孟子,我看到军队出去而看不到它回来了!” 秦穆公派人对他说: “你知道什么?如果你六七十岁就死了,你坟上的树木已经可以合抱了!”
蹇叔的儿子在军队里,蹇叔哭着送他。说: “晋国人必定在殽山抵御。殽山有两座山陵,它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坟墓; 它的北陵,周文王在那里避过风雨。你必定死在两座山陵之间,我在那里收你的尸骨吧!”秦军于是出发东进。
【鉴赏】 鲁僖公三十年,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穆公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鲁僖公三十二年,霸主晋文公刚死,秦穆公便野心勃勃,认为自己称霸的时机到了,于是轻信杞子从郑国送来的情报,想灭郑攻晋。蹇叔是秦国富有经验的老臣,他预言劳师袭远必遭失败,一再劝阻,但秦穆公却利令智昏,不但不听从蹇叔的忠谏,反而加以责骂、嘲讽,一意孤行,坚持出兵袭郑。蹇叔只好一哭其师,二哭其子。结果正如蹇叔所料,被晋军在殽山打得全军覆没。文中蹇叔的形象写得十分动人,可谓理明情深,他哭送秦军出师,不但说明他对形势分析的深透和对战局预测的准确,更体现了他拳拳爱国之心。本文在叙事上不枝不蔓,井然有序。
-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名言: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注释: 大学: 西周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之为: 也作“是谓”, 意思是“这叫做”。豫:
-
【原题】:得旨与郡归自浙东余成卿王贯之叶德还追送至于震泽舟中款语数日而后别
-
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紬。更将嘲笑调朋友,人道弥猴骑土牛。愿君恰似高常侍,暂为小邑仍刺史。不愿君为孟浩然,却遭明主放还山。宦游逢此
-
张鸣凤《隐山有六洞,每洞名皆唐人隶书所题,遍造其下,爲赋五字絶句六首》写景抒情诗
隐山有六洞,每洞名皆唐人隶书所题,遍造其下,爲赋五字絶句六首朝阳六洞尽玲珑(1),栖真定在东(2)。晨光将紫气(3),还遶白阳翁(
-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
徐渭 问之花鸟何为者,独喜萱花到白头。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 这一首咏萱草的诗是以一“问”字领起的。世界上有那么多的花鸟,为什么人们偏偏喜欢以萱隐喻母亲,并以此祝愿她长寿呢? 这话问得无理
-
仁学自叙(冲决网罗) 谭嗣同吾自少至壮,偏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处】唐杜甫《 春望 》。 【译注】长安沦陷了,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的古城,只有荒草野树深深。 感慨时局,看到花儿也落泪, 怅恨离别,听到鸟
-
作者: 徐红兵
-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