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答谢中书书》鉴赏
古文·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1),沉鳞竞跃(2)。实是欲界之仙都(3)。自康乐以来(4),未复有能与其奇者(5)。
〔注释〕(1)颓:落下去。(2)沉鳞:水中的游鱼。(3)欲界:佛家语,即人世间。(4)康乐:指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喜游山水。(5)与: 参与、领略。
〔鉴赏〕优美的自然山水风光,给作家创造意境、寄托情怀,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材料。齐梁时期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就是一篇写景寄情的名作。谢中书名微(或作徵),字元度。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仕梁为中书鸿胪,故称“谢中书”。陶弘景给谢中书的这封信,劈头就说: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就接触到主题,为自己信中谈论山水张本,并通过借古证今,强调山川之美。这个起笔,句意足以统帅全篇,虽只是个开头,尚未说到山川如何之美,但是赞美之情已溢于言表;这不但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而且令读者产生急于要一读下文的心情。当然,这里的“山川”是指以山川为主体的美丽的自然界,作者用借代手法使“山川”这个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具备了更多的意蕴,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接着,作者便心折地写道: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是开头总起之后的分承,一句写山,一句写水。“入”字化静为动,好象山峰一意要将它的头顶伸入云端里去,给人以出尘离俗之想。这里的水也不是混浊腐秽、淤浅停蓄,而是清深明净,潺湲流泻,仿佛明镜一样,照彻人的心胸,令人临流窥涧,浊念顿消。在分写山水之后,作者又合写一笔: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只见那两岸的高山,峭立如壁; 而石头则五色斑斓,交相辉映。这些都倒映在清澈的水底。光景多么奇绝、多么绚丽。但是,山川之美绝不止于自身所呈现出的奇观异彩,另外还有附丽于山水而使山水增色的其它自然景物。这些景物与山水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因此也就成了整个山川之美的有机组成部分。作者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动人描绘。首先是“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山上树木常青,绿竹猗猗,经霜不凋,四季争荣。即使时值秋冬,这里也是生机盎然,毫无萧条肃杀之感。多么宜人的环境,与高隐者的情志又是多么契合! 四时景色有这样的特点,那么一天中晨夕之景又是如何呢?作者接着写道:“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当轻纱似的晨雾逐渐消散,山水从朦胧中露出绰约的丰姿;佳树美竹,也更加青翠欲滴。这时,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山川草木,映日生辉,景色何等鲜明! 猿猴欢欣跳跃,成群结队,嬉戏于山巅水涯;此呼彼应,鸣声不绝。百鸟争飞于丹崖翠谷之中,相逐于茂林修竹之间,欢呼歌唱,百啭千啼。及至夕阳将坠,满天彩霞映在水中,引得那深藏在水底的鱼儿也纷纷浮上水面,泼刺蹦跳,鳞光闪闪。这里句中用一“乱”字,充分写出了猿鸣鸟呼的群动之欢;着一 “竞”字,有力地表现出鱼跃清波的无限乐趣。作者对山川之美,从山高水清到四时佳景,再到晨夕风光,层层描绘,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写,有虚写;清辞丽句,如诗如画,令读者心驰神往,陶醉于美境之中。然后,用一句话来归结: “实是欲界之仙都。”称赞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这是极高的评价、赞美。我们由此可以体会到他对山川之美的动人描绘,正表现了他对岩居学道生活的热爱,而且,显然是以这个“仙境”中的“神仙” 自居、自矜,甚至自豪的。诚然,作者意识到他是不能完全忘却世务、不过问政治的,他与那“遗世独立”的“神仙”毕竟不同,所以他说这个“仙境”是“欲界之仙都”,他不能、也没有离开尘世,他只是为在尘世能置身于这样的“仙境”而感到欣喜罢了。这就在写景之作中坦露了他作为“山中宰相”的心灵,同时也为我们探求其描摹山水的动因提供了一把钥匙。最后,作者笔锋一转,写道: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他认为自谢灵运以后,就不曾再有能象谢氏那样赞许山水之奇妙的人。这句话正面的意思是说: 只有他才能象谢灵运那样对山川之奇妙深刻领会,并给予极高的赞美。谢灵运是前代颇负盛名、酷好游山玩水的大诗人。南史说他“爱山水,每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里,莫不备登”。作者以他作陪衬,就更显得自己流连山水是继迹先贤,值得自豪,也显得他在信中的赞许,确是山水“应得之誉”,从而再次强调了山川之美。全文至此以稽古作结,恰好与起笔遥相呼应,结构严谨,针线绵密,突出了主题。
这封信的语言有浓厚的骈俪气息,显示出南北朝时期的文风。不过,它并不是纯粹的骈文。自开头至“沉鳞竞跃”四字一顿,句式整齐,而后面两句却字数不等,句式参差,这就构成了骈散结合的体式。再就四字一顿的句子来说,“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是奇句,接着“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便是属对严谨的偶句。下面“两岸石壁,五色交辉”是奇句,但是和“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连起来看,又成了对仗较宽的偶句。再下面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与“夕阳欲颓,沉鳞竞跃”又是严格的扇面对偶句。四字一顿的句子,内部又是奇偶相生、骈中有散。这样的语言吸收了骈文的长处,有比较整齐的律动; 又避免了骈文常见的短处,无呆板之弊;而且,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鲜明。作者以优美的语言,表现优美的自然风光,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统一在一起,难怪寥寥六十八字的短简,就能将山川之美,描摹尽致,令人读起来神气飞越。真是一字千金,不愧为千古传诵的山水名篇。
-
[原文] 卷一文韬 文师第一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 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丽,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曰: 兆致是乎?史编曰: 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阜陶,兆比
-
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对于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散文的写作指导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散文的写作指导技巧 篇1 1.题目鲜亮。 作文题目要忌讳平淡、呆板,要有个性、与众不同,既能够一下子抓住读者的视线,同时又能够体现文章的内容。一个鲜亮的题目,就是一个极好的得分点。因此散文的题目是最有嚼味的题目。有的是场景入题,《无边落叶》、《昨夜雨,今朝下》;有的是感觉入题,《花香》、《路是月的痕》、《眼睛上的窗帘》;有的呼告,《
-
【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注释与译文]遇上好时机时,似乎天地都与你同心协力,成全美事;错过了机遇,哪怕是英雄也难以施展才干。诗句是咏诸葛亮的,但对于时运的看法倒是道出了一定的哲理。 参
-
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儿女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上一句:“风吹草低见牛羊。”
下一句:“天地合一乐无穷。”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此句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描写景物的诗句。意思是星星犹如挂在广阔的平原上,月亮像是冲刷着奔腾的大江流。表达了杜甫对自然景物的壮丽和奇妙之处的赞美之情。
【诗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出处】唐·杜甫《旅夜书怀》。【意思】星星垂挂在夜幕 -
广东陈济棠部与海军的军事冲突甫告平息,山东的军事纷争又起。1932年9月中旬至11月间,山东省主席兼第三路军总指挥韩复榘与驻胶东的第十二师师长刘珍年又发生冲突,导致激烈的内战。 韩复榘原为冯玉祥的部将
-
青山日将暝,寂寞谢公宅。竹里无人声,池中虚月白。荒庭衰草遍,废井苍苔积。惟有清风闲,时时起泉石。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歌有哪些,内容包括有关古诗词歌曲,快,古诗词歌曲,古诗词改编的歌曲。中国古诗词歌曲(附有乐谱): (明)陈慎:滚滚长江东逝水 (宋)陆游: 诉衷情 (三国.魏)曹操: 观沧海 (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李白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共七首,此是其四。 《从军行》是乐府平调曲名,最早为三国魏左延年作,后代多有人以此题写诗,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从军生活
-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指创造和推动世界历史前进、发展的根本力量是人民群众。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战争教育了人民,人民将赢得战争,赢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