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玉篇》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籍名著《玉篇》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玉篇是中国古代文字学著作。南朝顾野王撰,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43)。现传玉篇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陈彭年、丘雍等据孙强本加以修整、增补而成的,又名 大广益会玉篇,非顾氏原本。清光绪年间出使日本大臣黎庶昌在东京日人柏木探古处发现了唐宋间古写本原本 玉篇零卷。这部“零卷”共存五卷,现见的版本有罗振玉影印本、商务印书馆 古逸丛书本、中华书局 小学汇函本等。
顾野王(生卒年不详),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初仕梁,后入陈,掌国史。博览强识,于天文、地理、蓍龟、占候、虫篆、奇字无所不通,且善绘事。所著尚有 舆地志 30卷、符瑞图 10卷、顾氏谱传10卷、分野枢要1卷、续洞冥记1卷、玄象表1卷、通史要略100卷、国史纪传200卷,另有文集20卷。
本书原本30卷,分五百四十二部。部首与 说文相同者五百二十九部,不同者有十三部。部首的次序则与说文大不相同。除开始几个部首和最后的干支部首与说文相同外,其余都重新安排,似乎有意将意义相近之部首排在一起。例如卷三所包括的是人部、儿部、父部、臣部、男部、民部、夫部、予部、我部、身部、兄部、弟部、女部等。但全书又未能始终维持这个原则,颇有体例不密之嫌。列字训解体例,根据现见的原本残卷来看,大致是先出音、次证、次案、次广证、次又一体,略有五例。每字注释,虽不全是五例俱全,然全书通例,大致如此。如 “托,他各反。公羊传: ‘托不得已。’ 何休曰: ‘因托以也。’ 论语:‘可以托六尺之孤。’野王案: 方言: ‘托,寄也。’凡寄为托。广雅: ‘托,依也。’ 托,累也。或为侘字,在人部。”又如 “龤, 胡皆反。 说文: ‘乐和龤也。’虞书: ‘八音克龤’是也。野王案:此谓弦管之调和也。今为谐字也。在言部。”另外书末还附有分毫字辨一种,列举形体相近的字一百二十四对,两字并列,注明音义不同。如 “樁、椿:上卓江反,木桩;下丑屯反,木也”; “刀、刁: 上都切,刀斧; 下的聊切,人姓”; “晴、睛:上疾盈切,晴明;下子盈切,目睛”等等,皆是。
本书与说文、字林等字书相比,有两点最值得称道。其一是作为字典,它与说文等在编排体例上方法有所改进,这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是先出反切,这是合理的,因为读者遇见一个字首先便要读出它的声音来;第二是引说文的解释以作依据,这是本书的有利条件,而许慎时代则没有更早的字书可引;第三是解说尽可能举出例证,使之信而有征;第四是对例子加以必要的解释,这一点对读者是有很大帮助的;第五是注意到一词多义的现象,这是具有进步眼光的。上列五点虽不是全书每一个字皆具备的特点,但本书在这几个方面的做法确是比前此的字书好得多了。其二是本书不同于说文专以说明字形、阐释本义为主的特点,而是以说明字义为主。同时解说也不限于本义,而是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把一个字的多种意义罗列于一起。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本书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也开了后代字典的先河。
本书自原稿零卷在日本发现后,学术界对之日趋重视,研究者也日众。近代语言学家胡朴安在详尽研究了本书后,曾高度评价本书有五大特色: “一引证悉出原书,可以覆按;二证据不孤,增加训诂学之价值;三案语明白,有的确之解说;四广搜异体,并注属于何部,便于检查;五保存古书之材料。”(中国文字学史,商务印书馆,1937)
猜你喜欢
  • 古诗词大全600首《画》(古诗《画》)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大全600首《画》,内容包括古诗《画》,古诗《画》的诗句,《画》古诗的全解。《画》【作者】王维 【朝代】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

  • 韦应物《池上怀王卿》全诗赏析

    幽居捐世事,佳雨散园芳。入门霭已绿,水禽鸣春塘。重云始成夕,忽霁尚残阳。轻舟因风泛,郡阁望苍苍。私燕阻外好,临欢一停觞。兹游无时尽,旭日愿相将。

  • 岑参《送蒲秀才擢第归蜀》全诗赏析

    去马疾如飞,看君战胜归。新登郄诜第,更著老莱衣。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希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

  • 向党中央看齐

    【3052】向党中央看齐(中共中央党校编,人民出版社,11万字, 2016年3月第1版,25元。)△全书分析了向党中央看齐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

  • 《杨慎引俗谚释密云不雨》情诗三百首赏析

    杨慎引俗谚释密云不雨 作者: 郭蕴斌 【本书体例】

  • 苏轼《送子由使契丹》阅读答案

    苏轼的《送子由使契丹》以辞别儿子出使辽国的情景为题材,表达了父子情深的主题。诗中描绘了辽国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悲伤和希望。这首诗以深情的笔墨勾勒出父爱与别离的内心痛苦,展现了苏轼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不舍。

  • 古诗词为什么改读音(古诗词读音中从新的理由)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为什么改读音,内容包括古诗词读音中“从新”的理由,现在小学学的古诗中的有些字音跟以前怎么不一样,变调字在诗词中怎么读。强调古诗词读音“从新”的,理由是社会发展,与时俱进,让汉字的读音统一在时代标准上。我本人是诗词爱好者,一直反对古诗词、特定古文词语读音“

  • 杜牧《送牛相公出镇襄州》全诗赏析

    盛时常注意,南雍暂分茅。紫殿辞明主,岩廊别旧交。危幢侵碧雾,寒旆猎红旓。德业悬秦镜,威声隐楚郊。拜尘先洒泪,成厦昔容巢。遥仰沉碑会,鸳鸯玉佩敲。

  • 寓静于动 动中有静 ——品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 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即用热闹的字面写出幽静的境界。它是寓静于动,动中有静,

  • 白居易《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全诗赏析

    一别苏州十八载,时光人事随年改。不论竹马尽成人,亦恐桑田半为海。莺入故宫含意思,花迎新使生光彩。为报江山风月知,至今白使君犹在。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送王卿使君赴任苏州,因思花迎新使感旧游,寄题郡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