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赏析】 此诗紧接前诗,前四句写三夜频梦李白。开篇以比兴领起: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意思是说浮云可见,而游子 (李白) 却不可见。古诗十九首 中有: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由此引出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说明诗人对李白思念之深切。与前诗的“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一样,这里是从诗人角度切入,都是表明两人的友情深挚。 “告归” 以下六句,写梦中李白魂返前的幻影: 每当辞别之时,李白总是局促不安,不愿离去,并且再三苦苦诉说: “来一趟多么不易啊! 江湖上风波险恶,我真怕沉船坠水呢!”他出门离去,总是搔着头上的白发,仿佛是为辜负平生壮志而怅恨! 六句中第一二句写不愿“告归”,依依不舍的神态; 第三四句是李白 “恐失坠” 的内心独白,写他忧路险、伤坎坷的苦情; 第五六句写他“出门”时的动作,展现他壮志未酬的悠悠心事。真是形可见,声可闻,情可触,李白枯槁惨淡之状,历历在目,令人潸然泪下! “冠盖” 以下六句,是写梦醒后为李白的遭遇坎坷表示不平之意。你看,在京都长安城里,到处是高冠华盖的达官权贵,惟有李白这样一个大诗人“独憔悴”,困顿不堪,无路可走; 甚至在年已五十九岁的 “将老” 之年,被放逐夜郎,连自由也失掉了! 这哪里有“天网恢恢”之事?鲜明的对比,深情的斥责,表现了诗人对李白深切的同情和对恶势力的强烈愤恨!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诗才尽管能享千古盛名,但生前遭遇如此凄惨,“身后” 寂寞无知,又有何用呢! 诗人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厚同情,也饱含着自己坎坷零落的无限心事。 此诗与前诗相呼应。前诗以 “死别” 发端,此诗以 “身后” 作结,浑然一体。前诗写初梦,此诗写频梦; 前诗写疑幻疑真,此诗写形象清晰; 前诗重在对李白当时处境的关注,此诗则表对他生平遭遇的同情; 前诗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此诗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足见诗人高超的诗艺,同时又表达了人间之至真至诚之至情。
-
“三调芭蕉扇”故事见于《西游记》第59回至61回。 这个故事除通过“三调芭蕉扇”曲折多致的过程,生动地刻划了孙悟空勇敢坚韧、机智乐观的英雄性格外,对猪八戒的性格也在发展中写出他的变化。猪八戒这个贪恋女
-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
-
洞仙歌 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兰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 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
-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
-
次韵章兄雨中春尽余寒去却回,江天五月未闻雷南风祗在浮云外,弹折朱弦唤不来。简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在乍暖还寒,阴雨绵绵的春末时刻,渴望
-
魏源《江行杂诗·(八首选二)》 魏源 汉 口 江声兼汉壮,山色渡湘青。 两岸争云树,孤帆入杳冥。 繁华天寂寞,卑湿月晶荧。 中夜闲鸥梦,随风落洞庭。 黄 鹤 楼 一片青天雪,惟余黄鹤楼。 更无江上客,
-
【注释】:己巳三月,自郡城归乡,过区菶吾西园话旧
-
《增长的极限》 西方未来学研究悲观学派的代表作,世界著名的未来学研究团体罗马俱乐部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自1972年公开发表以来,它已先后被译成34种文字,发行600多万册,风靡国际学术界。1983年12
-
【生卒】:1905—1963【介绍】: 日本新兴艺术派*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曾任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笔会副会长,东京工业大学教授等职,
-
这是一首官场应酬之作。起句从汪广洋写起,是因为沈某是以汪广洋幕府身份随行。首句先称赞汪广洋,也等于称赞了他的朋友沈左司。说汪广洋受到朝廷的重用,离开御史台出管陕西。随从的人都是当代的俊杰。“汉官威仪”典出自《后汉书》,这里用此典,既称赞了汪广洋等人即将出发的浩大声势,又切合明朝乱后新建的局势。第二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