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魏源《江行杂诗·(八首选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魏源《江行杂诗·(八首选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魏源江行杂诗·(八首选二)

魏源

汉 口

江声兼汉壮,山色渡湘青。

两岸争云树,孤帆入杳冥。

繁华天寂寞,卑湿月晶荧。

中夜闲鸥梦,随风落洞庭

黄 鹤 楼

一片青天雪,惟余黄鹤楼。

更无江上客,来泛木兰舟。

余亦从兹逝,仙人不可求。

征鸿去何所,菇叶满汀洲。

这一首汉口与下面一首黄鹤楼是魏源江行杂诗 (共八首) 中的诗篇。作者在总题 江行杂诗下有自注:“嘉庆庚辰岁,奉母东下所作。”可知它们作于嘉庆二十五年 (1820),诗人时年26岁。

这首五律写江行所见。首联第一句从江声写起。长江最长支流汉江在武汉地区汇入长江,长江水势奔腾不息,汉江汇入后,江声加倍宏壮。一个“壮”字,生动地展现了江声的宏壮。这是写近处耳闻所得。“山色渡湘青”,则是写极目远眺所见。湖北境内多山,苍翠的山色被引渡到湖南,连湖南境内也满是青色了。诗人在这里用的是“渡”字的引申义“引渡”的意思。一个“渡”字,生动地展示了湖北境内重峦叠嶂,满目苍翠,因而仿佛湖南境内山水的青绿色也是它引渡过去的。山色原是静止的,“渡”字化静为动,十分生动传神。颔联转入写江上所见。先写长江左右两岸景物,再写长江前后方向的景物。一个“争”字,描绘了长江两岸云蒸霞蔚、绿树摇曳的热闹景象。这是近观所见。诗人放眼远望,唯见长江尽头,烟波浩渺处,孤帆没入高远不能见的地方。一个“入”字,准确地写出了孤帆在天际慢慢消失的景象,堪称妙肖传神。

诗的前四句描写白天江行所见,颈联转而抒写诗人夜晚所见所感。入夜,诗人伫立船头,仰望夜空,繁星满天,星光灿烂,然而比起白天来,大自然失去了鱼跃鸟飞的喧闹景象,给人以阒寂的感觉; 诗人又俯视江面,江面上闪烁着明亮的月光。

尾联抒写豪情。宏壮的江声,苍翠的山色,云雾缭绕的绿树,烟波浩渺的江天,灿烂的星空,皎洁的月光,这如画的大自然,无疑使诗人格外感到舒适恬静。振翅飞翔、逐浪沉浮的鸥鸟,是长江上习见的水鸟。由于诗人借它来比喻悠闲自在,故曰闲鸥。诗人写自己梦中象鸥鸟一样自由自在,然而这梦,又随风飘落到洞庭湖里。借鸥鸟比喻自身的悠闲自在,贴切自然。写梦飘落洞庭湖,更使诗篇情致悠然,韵味无穷。

这首诗前四句写白天江行所见,“渡”、“争”、“入”等动词,突现了景物动态。颈联写夜晚所见的天空与江面的静态。动静结合,增强了诗的节奏感。诗人在写景时,无论是写江声、山色、云树、孤帆,还是写星空、月光,都融入了悠闲自在的情绪,因而在诗人笔下,大自然种种景物,无不美丽、生动。诗人融情入景的结果,收到了如同近代诗论家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人间词话) 的艺术效果。另一方面,大自然美丽生动的景物,使诗人的情怀益发闲适。尾联借鸥鸟比喻自己悠闲自在的心情,这是借物遣怀。正由于诗人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因而景非滞景,情不虚情,而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化境。动静结合,情景交融,作品的这一艺术特色正是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所在。

第二首诗抒写雪后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首联状写雪后初晴的楼头景象。诗人登高远望,极目所见,银妆素裹,皑皑白雪覆盖了天地万物,只剩下黄鹤楼巍然耸立。“一片青天雪”,破句看似质朴无华,但却极为鲜明地写出雪后景物的特点。在空间处理上,诗人先写远望所见,再写近观所得,远近结合,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完整的雪后景物图。首句突出“一片”,使它与第二句的“惟余”衔接得异常紧凑。颔联发思古之幽情,由眼前的景物追溯到历史上的人物。历代骚人墨客,登临江汉胜景黄鹤楼,无不兴会淋漓,援笔题诗。唐代的崔颢李白,宋代的陆游等著名诗人,在黄鹤楼都留有题诗。魏源登上黄鹤楼,不但视通万里,而且思接千载,历代诗人吟咏黄鹤楼的诗篇一一在脑海中浮现,不由得朗声吟唱起来。然而,尤其使他怀想不已的,则是诗仙李白。他曼声朗诵起了一千多年前李白 江上吟 中“木兰之枻沙棠舟”的诗句。然而现在,这位风流洒脱、江上泛舟的墨客又在哪里呢? 这不由得令诗人产生了“更元江上客,来泛木兰舟”的感叹。颈联又由历史回到现实,由古人想到自身。包括李白在内的历代诗人,虽然曾经在黄鹤楼流连忘返,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然而他们都一个个先后作古了。诗人想到自己,也将买舟东下,离开汉口,离开黄鹤楼。“仙人不可求”中的仙人,指三国时人费禕。据寰宇记记载:“昔费禕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费禕登仙,纯属传说,当然不可求。尾联又从人物回到眼前景物。从北方不远千里飞来江汉地区越冬的鸿雁,又飞向哪里去了? 眼前只有落满菇叶的水中小洲。诗人触景生情,他由远飞的鸿雁,想到了自身的前途。他借征鸿言志,抒写了立志经世致用的青年诗人对前途警觉的情怀。看似平常的两句写景诗,实在是寄托遥深。

我国古典诗歌注重情与境会,要求真感情与真景物的结合。这首诗首联从雪后登黄鹤楼所见景物写起,尾联写越冬鸿雁远飞与落满菇叶的水中小洲,真实地再现了雪后江上的景物。江天寥廊,游人少见,诗人不免深感孤寂落寞。于是,他由不知飞向何方的鸿雁联想到自己难以预测的前途。诗篇触景生情,情与境会,从而收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从首联“惟余黄鹤楼”到颈联“更无江上客”,再到颈联“余亦从此逝”,诗句中“惟”、“更”、“亦”等文言虚词使诗句衔接紧凑,体现了诗人以文入诗的艺术特色。颔联写到唐代的李白,颈联写到三国时的费禕,则又反映了诗人以史入诗的特点。



猜你喜欢
  •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题解“寿阳曲”,曲牌名,又名“落梅风”。“

  • 茅盾《白杨礼赞》全文赏析

    白杨礼赞茅盾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浙江嘉兴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五四

  • 《扬州清明》

    〔明〕张岱 扬州清明,城中男女毕出,家家展墓。虽家有数墓,日必展之,故轻车骏马,箫鼓画船,转折再三,不辞往复。监门小户,亦携殽核纸钱,走至墓所,祭毕,席地饮胙。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

  •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出处】唐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 【意思】意谓诸葛亮辅佐刘备刘禅建立和巩固蜀汉的功业,和伊尹辅佐商汤,吕尚辅佐周文王不相上下,他的运筹指挥都象是胸有成

  • 泰戈尔《竹笛》原文

    竹 笛 ◆ 泰戈尔 竹笛的话语,永恒的话语——它是源于湿婆头发的恒河流水每天都流经大地的胸田;它宛如仙界之子,在和死者的灰烬戏

  • 人生的智慧

    【4314】人生的智慧(〔德〕叔本华著,韦政希、陈利红译,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万字,2018年6月第1版,35元)6部分:[1]基本的划分;[2]

  • 苏轼《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全诗鉴赏

    熔铅煮白石,作玉真自欺。琢削为酒杯,规摹定州瓷。荷心虽浅狭,镜面良渺弥。持此寿佳客,到手不容辞。曹侯天下平,定国岂其师。一饮至数石,温克颇似之。风流越王孙,诗酒屡出奇。喜我有此客,玉杯不徒施。请君诘欧

  • 扁鹊见蔡桓公

    【题 解】本则寓言选自《韩非子·喻老》,题目是后人加的。《喻老》是韩非运用历史故事

  • 西湖的风 柯灵

    地上的乐园早经失去,人间的天堂都已毁灭…… 我们的艺术家常常精通商业三昧;而商人却总兼有着名士才情。多谢那一片玲珑心机,如今我们闲情的士女,只要略略破费,在“孤岛”上也得从容地欣赏沦陷了的西子风光了。

  • 《春歌》情诗三百首赏析

    春歌 作者: 李梦阳 【原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