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咏水仙花五韵》全诗原文鉴赏
陈与义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 会真诗。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1129),这年初春,作者流寓岳州,借住郡守王接后圃中的君子亭,因此自称园公。在小园中插上疏篱,篱落边上,水仙花正在开放。杏黄色的花蕊,玉色的花瓣,青色披离的花叶,组成独立在东风中吹香蕴暖的花枝花影。这花儿多么像一位美丽的仙子啊! 作者因而用拟人的手法,写成此诗,至今故宫博物院中,还珍藏着此诗的手稿①
诗的首韵:“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写仙子的衣着:她穿着缃色的衣裘(缃色,是淡黄色。裘,这里指内袄),披着洁白的丝质裼衣(缟衣,素丝制成的衣服。裼,袒而有衣叫裼,这里指罩在裘上的外衣),缃裘以比花蕊,缟衣以比花瓣,比喻非常恰切。第二韵:“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写仙子的佩巾和她的仪态。(帨,女子佩巾。)青色的帔巾,悠雅地飘落在地面,美丽的仙子,正含情伫立在东风初拂的春光之中哩! 第三韵写仙子肌体中散发出来的香气和轻轻移动的倩影。“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岳州在洞庭湖的东岸,此刻正是洞庭春暖的时候,仙子身上吹散出来的清香,融和在空气之中,她那曼丽的身影,轻盈地摆弄着,好像白天的韶光都为之陶醉,因而流驶得迟缓了。第四韵写仙子之情:“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她寂静地处在篱落的深幽之处,就像幽谷中绝代的佳人,也带有梅花那样林下美人的风度。她亭亭玉立,临风低盼,好似和我有约期似的,在我流落的旅程中,送来些慰藉之情。这是作者的设想,也因为仙人从来就是多情的吧。第五韵是结笔,也是作者面对仙姿所作的表白:“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诗句中的“园中客”,显然是作者的自称。“会真诗”用元稹莺莺传中张生赋会真诗赠给崔莺莺的故事。这两句是说:仙子如此钟情,那知园中之客,也竟能赋就“会真”的诗篇,以不负此情哩!
水仙花得名已久,江南各地,大多用盆栽水植,开花时仿佛是凌波仙子,但在湘江一带,当年还多种在篱落旁边。宋代诗人咏水仙花的诗很多。作者此诗,托美人芳草之意,寄寓自己追求美好芳洁的事物的心情,表示高洁芳香的水仙,虽然有时被冷落在幽寂的环境之中,但自有高士清赏,不至于辜负她的芳华。
-
“八一宣言”是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发表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阶段的开始。宣言坚定地呼吁工农群众起来推翻帝国主义、军阀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土地革命和民族独立。这一重要宣言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方向,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
灶火舅舅的眼睛一直看着墙,从拧第一个玉米棒,一直到第十二个。牙白的玉米粒一颗赶着一颗的脚步,步调一致地跳进他面前的笸箩中,跳成一条
-
少年游 【宋】周邦彦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rdqu
-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吴志根 《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元李志常记述
-
(宋)万俟咏 长相思雨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不难看出,本词有所本。传云唐人孟浩然有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名动京师,温庭筠《更
-
小马哥:
-
李方膺 铁干铜皮碧玉枝,庭前老树是吾师。 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 ① 。 【注释】 ①元章:指元代画家王冕。补之:指宋代画家杨无咎。 【评说】 本诗选自日本国立东京博物馆藏李方膺《梅花图》题诗
-
作者: 赵德福 【本书体例】
-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